-
日期: 2025-06-03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韓國 | 字體: 小 中 大
此外,多數社會智庫與公民團體被迫放棄對各候選人競選承諾的實質性評估,認為選舉中最為核心的政策反而淪為了象征性的“裝飾品”。
另壹方面,本應作為政策宣示核心舞台的電視辯論,卻徹底淪為候選人們相互攻訐的“揭丑競技場”。
5月27日,在首爾麻浦區上岩洞的MBC電視台演播室,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的肆名總統候選人在進行最後壹場電視辯論會前合影留念。左起依次為共同民主黨李在明、民主勞動黨權英國、國民力量金文洙、改革新黨李俊錫。韓聯社
毫不誇張地說,此次辯論預設的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等宏觀議題幾乎都被棄置壹旁,治國方略完全讓位於瑣碎的口水戰,導致辯論議題嚴重失焦。
比如在經濟專題辯論中,金文洙耗費大量時間糾纏於李在明所謂“壹杯咖啡成本120韓元”的舊論,指責其“不懂小商戶生存困境”;李在明則反擊對方斷章取義、轉移焦點。面對老齡化社會危機,李俊錫未提出建設性方案,僅以攻擊李在明的“酒店經濟學”,主張對方“不符邏輯”。而民眾普遍關注的青年失業率、兩性平等、房價以及外交安全議題等幾乎都未得到實質性的政策討論。
更糟糕的是,在此次電視辯論中,對候選人的人身攻擊成為常態,司法丑聞取代了政見交鋒。
據統計,辯論中超過半數以上的時間都被用於相互抹黑。金文洙緊盯李在明及其家人涉及的司法糾紛,稱其為“司法逃犯”,並將發起彈劾的民主黨污名化為“怪物政黨”,攻擊李在明是“怪物政治的獨裁代言人”。李在明則猛攻金文洙“包庇尹錫悅”,指控其受到前總統的“影子操控”。李俊錫也不斷質疑李在明因官司纏身而“缺乏國內合法性”,渲染其若當選將導致“外交被動”的負面後果。
武器化的中國議題
在此前的歷屆韓國總統選舉中,中國議題可能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要”。如果之前的選舉中有“北風”刮過,那麼這次可以說是“中風”漸起。
尹錫悅政府自戒嚴事件發生後就公開發表“中國間諜”言論,甚至將其作為戒嚴理由。不久後,韓國極右保守媒體就爆出“99名中國間諜在戒嚴令期間被拘留”等荒唐傳言,後雖遭到駐韓美軍否認,該謠言依然在保守派選民中不斷擴散。
此外,保守派還不斷炒作“中國介選”議題,將中國政務服務熱線“12345”曲解為“選舉服務器密碼”,暗示中方黑客操控韓國投票系統,質疑選舉公正。
另壹方面,保守勢力將中國議題鍛造為政治斗爭武器,借韓國民眾對華負面認知攻擊李在明。例如,國民力量黨將李在明“不在中美間選邊站”的實用主義立場,扭曲為“對華投降”;針對李在明不要介入台海問題對大陸和台灣(专题)島均表示“謝謝”的發言,金文洙和李俊錫更是發起聯合攻勢,極力為其貼上“親華”甚至“賣國”的標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