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3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深夜八卦 | 字体: 小 中 大
6月3日上午,华熙生物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独家回应。
NBD:公司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也有投入,如何看待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玻尿酸)在功效、安全性及市场前景方面的差异?后续是否会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
华熙生物:公司更看重的是ECM(细胞外基质)中HA(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之间的力学共生、信号共生和病理共损关系,多数情况下这两种物质的功效和安全性不能进行简单比较。未来,我们的核心在研究和转化HA和胶原蛋白的交互关系。生命科学大方向不支持HA和胶原蛋白作为两个赛道。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胶原蛋白和“重组的”胶原蛋白不是一个概念,“重组的”胶原蛋白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多肽,并不能“重组”为胶原蛋白。华熙生物反对的是这类名称游戏,从来不是胶原蛋白的科研和产业转化。
NBD:巨子生物方面认为“这种涉嫌违法的恶意竞争,无疑将破坏消费者对国货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公司对此有何回应?是否担心这些指控会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甚至医美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华熙生物:首先,我们认为国货品牌的可信度基础不能建立在概念与学术名称滥用、标准的滥用和“水军”滥用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以国货品牌的名义,行建设扭曲生态之实。例如,有些企业利用中国消费者对胶原蛋白这一概念的热衷,将很多学术上根本不是胶原蛋白的多肽甚至二肽冠以“重组胶原蛋白”的概念,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可信度吗?另外,现在网络平台上,在重组胶原蛋白这个领域,相当长一段时间已经看不到真实消费者的评价,稍有质疑的学术探讨(就)被压制,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台生态吗?
另外,我们并不认为重组胶原蛋白这个概念可以独立支撑一个行业。可能胶原蛋白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和转化类别,但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概念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NBD:公司曾表示期待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检测后参与到交叉验证的过程。关于产品检测、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能否透露一下具体内容和方向?公司希望通过这些行动达到怎样的目的?
华熙生物:我们在接到郝宇博士的求助后组织了内外部专家进行了评估和测试。另外,我们通过官方渠道独立收集过样品,并通过第三方进行过检测,我们发表声明支持郝宇博士是有坚实验证基础的。我们发表这样的声明是期待有关企业能回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华熙生物坚信监管部门会本着科学检测结果,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基本秩序。
玻尿酸VS重组胶原蛋白
国内玻尿酸近况如何?
这场巨头隔空喊话的背后,是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之争。近年来,华熙生物的业绩与背上“过时”之名的玻尿酸一起下滑,而如“明日之星”的重组胶原蛋白则和巨子生物一起乘风而起。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在功效性护肤品领域,目前已短兵相接。
华熙生物自2018年开始正式涉足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该业务之后逐渐成为公司除玻尿酸之外的又一核心业务板块。2024年相关板块营收25.6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7.92%。但是,在2023年和2024年,上述板块的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8.45%、31.62%。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重要的功能性护肤品品牌,该品牌在2023年、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7.88亿元、45.4亿元。根据魔镜数据,2024年,可复美在三大线上平台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共计47.5亿元,同比增长53%。-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