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
美中5月12日日內瓦發布聯合聲明,雙方貿易及關稅爭端按下暫停鍵,市場情緒因此得到極大提振,黃金價格隨之大跌,畢竟該消息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更多確定性。
然而,日內瓦會面後,中美雙方遲遲未傳出會談消息。與此同時,圍繞簽證、稀土、芯片等領域,兩國相互出招。
進入6月,傳來的並非壹個確定的會談日期,而是中美雙方相互指責對方破壞日內瓦達成的協議,引發市場震動,中美這場談判尚未開啟便遭遇挫折。
為何中美兩國會指責對方,卻未明確指出對方具體破壞協議的行為?BBC中文對此進行了梳理與分析。
美國指責什麼?
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始於特朗普近日的壹連串推文。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中國,或許對壹些人來說並不意外,徹底違反了與美國的協議。好好先生是當夠了!”
隨後,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他們違反了我們達成的協議的很大壹部分,但我相信將與習主席交談,希望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特朗普並未具體說明中國如何違反了本月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
此後,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Jamieson Lee Greer)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透露壹關鍵信息說:“我們尚未看到某些關鍵礦物按照約定流向美國。”他補充稱,中國繼續拖延限制類似於關鍵礦物和稀土磁鐵等。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指責主要集中在稀土禁令上,因為中國並未完全放開稀土出口。
在4月2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之後,中國全面停止了稀土出口。然而,據兩國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要求,中國該采取壹切必要的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對美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中國全面停止稀土出口後,表示後續出口需按逐項審批。4月中旬,中國向歐洲企業發放了少量許可。上周,中國向幾家美國公司發放了少量稀土出口許可,但全球稀土供應正在急速萎縮。
盡管稀土在全球實體市場規模並不大,但在高科技領域卻至關重要,如汽車制造、半導體和飛機制造等領域。
以汽車制造為例,汽車制造商在生產刹車、轉向系統和燃油噴射器的電機時,都需要使用稀土磁鐵。因此,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受到的沖擊最大。美國媒體廣泛報道了汽車制造商面臨的困境,包括上周壹家位於芝加哥的福特汽車SUV工廠,因稀土磁鐵庫存即將耗盡,不得不臨時關閉。
除中國外,日本也在生產部分稀土,主要供應日本本土的汽車生產。2010年,中國和日本曾因稀土問題產生外交風波,中國對日本進行了兩個月的稀土禁運,促使日本進行了相應地調整。
2023年6月1日星期肆,在中國內蒙古包頭市的包頭江鑫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展出的壹組稀土礦開采場景的立體模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計,中國占全球稀土產量約61%,精煉產能達92%。雖然澳洲、日本和越南已經開始開采稀土,但需要多年才能達到中國的供應水平。
上海太德維服咨詢高級合伙人江凱明(Cameron Johnson)解釋說:“中國主導著稀土加工環節,具備規模化優勢。” 他說,東南亞或世界其他地區找到大部分礦產,但它們沒有規模化產能。而中國擁有壟斷級別的產業規模。如果你的整個供應鏈已經適應了中國的專業化產品,如今想轉向其他地區會極其困難且充滿不確定性。中國總是率先投資供應鏈,而且投資周期長達拾年、贰拾年甚至叁拾年。
“中國手中確實握有壹張王牌。中國會不會用這張牌?我認為,或許偶爾會用來表達立場,但中國官員非常務實,他們也明白稀土產業是‘下金蛋的鵝’,並不希望世界停止使用中國的產品。”江凱明稱。
美國針對中國的稀土禁運也進行了壹些報復,包括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措施。
美國暫停了壹些關鍵技術的對華銷售,涉及噴氣發動機、半導體和某些化學品等領域。《紐約時報》援引兩位知情人士報道稱,此舉是對稀土禁運的回應。這將對中國大飛機C919的生產造成影響。
C919雖然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但美國通用等公司深度參與了合作。該機型近40%的零部件仍依賴全球采購,其中許多關鍵技術來自美國。比如C919采用美國通用電氣航空(GE Aviation)與法國賽峰飛機引擎公司(Safran Aircraft Engines)聯合研制的LEAP-X1C型渦扇發動機,與737和A320屬於同系列。
因此,特朗普的禁運措施將對中國雄心勃勃的大飛機產業帶來壹定影響。
中國指責了什麼?
在中國看來,“挑起新的貿易摩擦”的恰恰是美國,而指責中國的行為更是“倒打壹耙”。
因為在中美日內瓦聯合聲明的次日,美國宣布禁止美國人使用或資助華為人工智能芯片的決定,同時警告允許美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用於訓練中國的人工智能模型的潛在後果。
對此,中國商務部說,中國繼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執行承諾,並指責美國采取“錯誤做法”,“新增出台多項對華歧視性限制措施”,包括限制向中國出售芯片設計軟件,禁止美國公司使用或資助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生產人工智能芯片。“美單方面不斷挑起新的經貿摩擦,加劇雙邊經貿關系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其聲明中寫道,“不僅不反思自身,反而倒打壹耙,無端指責中方違反共識。”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還表示:“中方再次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華歧視性限制措施,共同維護日內瓦高層會談共識。”
隨後,在“留學簽證”問題上中美又爆發沖突。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對峙之時,國務卿盧比奧宣布,美國將“積極尋求撤銷”在關鍵領域學習或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系的中國學生的簽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美國“以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為藉口,無理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嚴重損害中國留學生的合法權益”,“美方這壹政治性、歧視性做法,戳穿了美國壹貫標榜的所謂自由開放謊言。”
最新的表態來自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他在本周贰會見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珀杜(David Perdue)時強調,中方嚴格落實中美經貿會談共識。他還批評美方近日以莫須有理由,接連出台壹系列消極舉措,損害中方正當權益。
在2018年12月1日,阿根廷G20峰會期間,特朗普和習進平會談准備重啟貿易談判,當天晚上,華為的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
前車之鑒
當中美在日內瓦達成暫停關稅協議時,不少評論認為這只是中美之間更持久且激烈博弈的開始。熟悉柒年前中美第壹次貿易談判的觀察者,對於目前雙方的齟齬並不陌生。
當時,兩國領導人也是習近平和特朗普,期間多次設定90天的談判期限,但幾乎都未能在期限內達成協議。整個談判歷時壹年半之久,中間多次停擺和重啓——雙方經常談判陷入僵持,然後暫停來往,直至雙方領導人會面後達成休戰,然後再派出代表團重啓談判。當談判再次陷入僵局時,又需要按照這個過程重啓。
例如,2018年5、6月間的談判流產並進入僵局後,雙方又開始互相加征關稅。直至當年12月1日,習近平和特朗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峰會上達成共識,宣布暫停采取新的貿易措施,並設定了3個月的談判期限。然而,就在同壹天,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中美雙方在孟晚舟事件上陷入博弈,導致貿易談判未能如期展開。
隨後,中美雙方進入新壹輪談判破裂後的互相施加貿易措施的過程。到了2019年5月,雙方已經談判壹年之久。特朗普抱怨進展太慢,並威脅要對更多商品加征更高關稅。隨後路透社報道,中國對已基本敲定的貿易協議草案進行了大幅修改,尤其是其中關於修改中國國內法律以解決美國貿易關切的承諾。由此,雙方的貿易談判再次破裂。
直到2019年6月底,特朗普和習近平在大阪的G20峰會上再次重啓貿易談判。此後,按照大阪達成的共識,雙方又工作了將近半年,才就第壹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壹致。
從中美雙方在貿易談判上的“前車之鑒”來看,兩位國家領導人能否達成壹致顯得至關重要。
目前,僅有習近平和特朗普可能會通話的消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向媒體透露,兩位領導人最快將於本周就貿易問題通話,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Claire Leavitt)星期壹(6月2日)告訴記者:“我可以確認,兩名領導人可能在本周通話。”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星期贰受詢時說,北京“沒有信息可提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