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来源: 晚点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斯拉 | 字体: 小 中 大
还有数百家中国公司收到了邀请——主要是特斯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特斯拉的工程师列出数百种零件的规格要求,让供应商报价、送样,但没说用在哪里。一家当时只有 20 人的中国触觉传感器创业公司也接到了问询,他们以为是用于汽车座椅按钮。
很快供应商们就发现了这次的订单不同寻常:零部件设计在快速迭代,有时半个月就改一版;精度要求比以往的汽车订单高很多,有的公司自己怎么也搞不定,最后还是特斯拉的工程师给了解决办法。
等到那年 10 月 1 日,浑身外露电线和风扇的第一代 Optimus 机器人在特斯拉 AI Day 登台,一些公司到此时才知道自己参与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发布会上,马斯克允诺这将是 100 亿台保有量的超级生意,会改变全球经济结构。
难度在于马斯克不接受波士顿动力等公司过去 30 年的设计思路,要求做到拟人:
- 身高、体重要接近成年人,不能只有 1.3 米高;
- 可以笔直站立的两条腿,不是轮子,也不能像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一样为平衡永远弯曲;
- 手臂末端得有能灵活运动的 10 根手指,而不是一个圆形铁球或夹爪。
他认为,只有把机器人造得像人,机器人才能使用人类的工具,出入一切为人类设计的工作空间,于是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实现规模化从而降低成本,进入正向的商业循环。这和他造火箭是一个思路。
“最开始很纠结,如果你不信,别人信了,那机会就是别人的,你不仅要信,还要信得比别人早。” 一位参与研发的供应商的高管说。到现在他们公司已经为此累计投入超过 50 亿元。
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是最支持特斯拉的供应商。过去 10 多年,依靠与特斯拉的合作,从小型汽车零部件公司成长为千亿市值公司。
“邬建树(拓普集团创始人)岁数很大了,在公司内部复盘自己的职业生涯说,核心就是 ‘财运好’,抱上了特斯拉这个新能源时代最粗的大腿,拓普的战略就是相信特斯拉,相信马斯克。” 一位接近拓普的人士说。
给特斯拉供货不仅意味着订单,还有技术扶持。特斯拉几乎重新设计了机器人用到的 6 种电机,提升功率密度,让 Optimus 变得更瘦更轻的同时,力气更大。
一位知情人士称,一家特斯拉选定的供应商做了两年无框力矩电机,依然无法满足特斯拉要求,特斯拉就把图纸和技术方案授权给他们,让他们代工生产。
“做机器人面罩的塑料没有技术含量。但你能做特斯拉的生意,那就不一样。” 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说。目前仍有数十家公司持续给特斯拉送样,以期成为供应商。
一些公司送样只是为了得到特斯拉对样品的反馈,知道零件技术参数的要求。这可能帮他们成为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供应商。
供应商们将这场行动形容为跑马拉松——持续有人掉队,掉队的人失去机会,可能再也追不上。因为技术和设计一直在迭代,哪怕只有一轮迭代没跟上,就无法进入新的开发阶段。
到现在,整个供应链数百家公司已经陪特斯拉做了三年机器人硬件开发,搭起了第一条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宇树、波士顿动力等公司都自己设计并制造大量零部件,很少大规模外采关键零件。他们也很难像特斯拉这样得到整条供应链的鼎力支持。
6 万美元的成本,敌不过月薪 5000 元的工人
特斯拉正在同时生产第二代和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第三代产品硬件设计 80% 已经定型。这并不意味着这 80% 的零件已经足够好,无需改进,而是以现有的加工能力和相对可接受的成本下,能做到的程度。具体是这样的:
- 身高 1.72 米,体重 55 公斤,自由度是人类的五分之一,有 50 个以上可以活动的关节。
- 身体骨架由铝合金制成,外壳是 peek 树脂材料,抗拉伸强度是钢铁的 2 倍,但更轻。
- 胃里装着十多节圆柱电池,满电情况下能支撑它工作 5 个小时,和人吃饱饭后的工作时长接近。
- 头部、胸口都遍布摄像头当眼睛,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机器人依靠摄像头传输的图像信息识别周围。但也有公司给机器人加上激光雷达。
- 驱动手指的电机都放置在直径和成人手臂相当的前臂中,五指承载力为 5 公斤 。
- 双臂大概能搬动 20 公斤的重物,这已经高于中国《职业病防治法》对工人最多搬运 15 公斤重物的要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