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来源: 晚点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斯拉 | 字体: 小 中 大
机器人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寄希望于具身智能模型释放人形机器人的能力,风险投资者也愿意给押注模型的公司更高估值。他们认为,机器人的 ChatGPT 时刻很快就会到来。
刚成立 2 年的智元机器人,估值已经不低于成立 9 年的宇树。成立 15 个月、只研究具身智能模型的 Physical Intelligence,估值已经超过 20 亿美元。而 Figure 估值达到 395 亿美元。
但波士顿动力 CTO 亚伦·桑德斯(Aaron Saunders)评价说,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只是把解决智能难题推给海量数据,训练机器人的模型尽可能简化,但围绕着模型的一切都更复杂了。
已经有公司对标泡泡玛特,想用情绪价值找出路
四月底,我们见到了人形机器人领域中最乐观的一批投资者。那是北京亦庄机器人马拉松结束后的第三个交易日。他们原以为这场马拉松是 “空头办的”,全程遥控不说,现场大部分机器人都跑掉了自己的零件,摔倒了被人扶起来。
但随后的几个交易日,机器人供应链的股价还是连续走高,让他们恢复了信心。提及比赛第二名跑一半脑袋掉了,一位基金经理说:“头掉了怎么了,头掉了不也跑完了,脑袋不重要。”
叙事可以继续,但实际造机器人的公司已经开始面对现实问题。特斯拉今年生产的人形机器人,主要工作是在特斯拉得州奥斯汀工厂搬东西,比如把传送带上的 4680 电池拿下来放到料箱里。6 万美元相当于当地搬运工 15 个月的薪资,不算维护成本可以勉强用一下。
不过按计划,特斯拉今年就要造 5000 多台机器人,但取代所有搬电池的工人只需要几十台。那剩下来的几千台要做什么?“可能是放仓库里吧。” 一位接近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团队的工程师说。
其实捡电池本来就不用人工,比如宁德时代电池生产线是用更便宜的工业机器臂直接成批把电池抓进料箱,一个人都不用。
其他公司的生产进展更差。去年声称已经将一队机器人送到宝马工厂 “工作” 的美国公司 Figure 近期被曝出,其机器人只是在宝马的车身车间练习拾取和放置零部件,仅在非生产时段运营。还有一家中国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上班一周后,被工人开叉车送了出来。
在中国替代蓝领更难。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工厂都可以用每月几千元人民币的成本雇佣到一双灵活的手,做复杂得多的事情。今年的上海车展,小鹏、长安等公司都开始用人形机器人当车模。这才是人形机器人当下最常见的用途。
一位投资了机器人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资人说,现在已经有人形机器人开始对标泡泡玛特,“现阶段都以提供情绪价值为主”。他的一位同行则说,能做成泡泡玛特就很强了,毕竟它市值已经超过 3000 亿港元。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电话会上,马斯克下调了人形机器人产量目标,年产 100 万台机器人的时间点从 2027 年推迟至 2029 年。
特斯拉 20 年前做电动车时,它不需要重新设计方向盘、轮胎。人形机器人的零件数量大概 7000 个,比汽车少 30%,但大部分都要重新做。
如一位人形机器人从业者所说,做人形机器人就像是重新发明一次汽车,并同步解决自动驾驶问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