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來源: ELLEMEN睿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社交網絡上,叁拾歲之後勇敢去留學常被描繪成壹場“重啟人生”的浪漫冒險。
但有人走遍半個地球,換了專業、換了城市,最後卻發現自己又回到了最初想逃離的生活裡。
留學叁國、換專業肆次、退學兩次......
Reicher的留學經歷遠異於常人,在過去的拾幾年裡叁次出國,嘗試了肆伍個不同的專業。
第壹次留學是2008年,她先申請了當地的A Level課程(英國的高中課程),之後順利進入華威大學的經濟系,因為當時“家人覺得金融是正路”。
沒想到大叁突發強直性脊柱炎,打亂了原本的留學計劃,“生病很痛苦,就讀的專業也不是心儀的”。所以離畢業還有叁個月,Reicher選擇了退學。
回國休養期間,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能嘗試壹條完全屬於自己的道路。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決定前往日本,去學習聲優——壹條此前從未出現在人生清單上的全新選擇。
她報了培訓班,過了日語能力考試N2,2013年前往日本繼續學習日語;次年,進入東京廣播學院的放送聲優專業,學習動漫配音。
“中學時比較喜歡看動漫,也喜歡玩日系游戲,所以這次去其實更像是散心。”
日本大約有20所高等教育機構開設聲優專業,大多數為專門學校(類似國內的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學制壹般有兩年制和肆年制。
Reicher申請的課程為兩年制,但就讀壹年後,“我發現自己沒這方面的天賦,聲優課程基本上是壹門表演訓練,班上只有我壹個外國人,實際學習的內容和想象的也不太壹樣,除了發聲方式、還要學肢體表演、表情、唱歌、舞蹈,壓力很大就放棄了”。
在橫跨半個地球的“留學試錯”中,Reicher並沒有收獲想象中的成長與突破。
她在國內的最高學歷是初中,國外也只拿到了高中畢業證。這讓她在求職時幾乎沒有任何優勢,既難以融入傳統的升學軌道,也很難在就業市場上展示競爭力。
她嘗試過英語翻譯、留學中介顧問、財經類考試課程銷售後,2015年,Reicher憑借日語優勢,進入國內壹家專營對日業務的律師事務所做行政。
這份工作Reicher幹了肆年。工作內容和同事關系都很單純,但她覺得“沒有前景”。
“律師事務所很小,不到20個人,老板年紀也不小了,我怕等他退休了,我就沒工作了。”
花了百萬留學後,又回到原點
28歲,她再次決定出國重讀本科。
“因為從小喜歡游戲,所以壹開始報的是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游戲設計專業”,沒想到因為年齡,最後被移民局拒了,“他們覺得我大齡又單身,很大概率會找當地人結婚移民”。
Reicher咨詢了留學中介,澳大利亞屬於“伍眼聯盟”,被其中壹個國家拒簽後,其他國家也不必再考慮,於是轉而申請了荷蘭壹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
第贰年,29歲的她奔赴荷蘭,開始第叁次留學。
相比第壹次出國,她覺得自己心智更成熟,更清楚想要什麼。“如果我不出去,伍年後還是這樣,什麼都沒有,只是空長了伍歲;去了,可能會有更多選擇。”
就讀計算機專業,Reicher起初有壹些猶豫,“壹開始覺得這個專業對我來說太硬核了”,不過實際就讀後,才發現給她帶來了非常大的正反饋,“學起來意外得很輕松,內容也讓我很沉迷”。
因此盡管課業壓力很大,她卻比年輕時更努力,繼續深造了計算機科學碩士課程,“很多門課都拿了專業第壹,碩士畢設也是滿分畢業,還蠻有成就感的”。
“有壹段實習,每天早上伍點起床,趕火車到另壹個城市,晚上八點到家繼續上課,堅持了半年,人都要沒了。”
拾多年的留學生活,Reicher粗略估計花費在人民幣180萬元左右,其中八成來自父母做生意的積蓄,剩下的費用來自於她打工和在校做助教的收入:“光在荷蘭的費用壹年就在15-18萬左右,做助教每月能有伍六百歐元工資,再往前就記不太清楚了。”
作為家中的獨生女,Reicher的父母對女兒“折騰”的留學經歷始終表現得很寬容,但他們內心的隱憂從未真正消失。
前兩次留學半途而廢,父母生怕這次又重蹈覆轍。後來Reicher漸漸沉下心來,他們轉而開始擔心她海外的安全和婚戀問題,Reicher對此的回應是:“先幹好事業是第壹位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