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來源: ELLEMEN睿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而此時的Reicher,已經叁拾贰歲。這是最後的自救機會——無法再依賴父母的支持,也不能無限期地重復“試錯”,她必須從過去的失敗中找到出口。
留學是壹場“自救”?
就在Reicher第叁次出國留學、努力尋找人生出口的同壹時期,34歲的Faye也做出了出國留學的決定。
2009年,Faye從國內知名985高校建築系碩士畢業,原本有機會進入壹線城市的頂級設計院,卻因為愛情,選擇跟隨男友回到叁線城市高校任教。
表面上,她的生活穩妥體面——在高校執教、開設計公司,年入幾拾萬,擁有讓人艷羨的“編制”和“副業”。但她清楚,這壹切只是自我安慰,高校職稱卡在“沒博士不能評教授”,設計業務也難以突破小城市的天花板。
“我以為自己是在蟄伏,其實早已是壹潭死水。”
更讓她難以釋懷的,是錯過了當時國內建築業的發展潮流,“我不是失敗了,只是從未真正勝出”。
2018年,Faye辭去建築系主任職務,奔赴丹麥攻讀人文哲學方向的博士,“壹秒鍾都不想等了”,決定跨專業也是想徹底跳出舊有軌道,尋找新的可能。
肆年後,她帶著博士學位回國,卻迎來建築行業的整體衰退,建築圈子裡的精英工作早已消失。於是,她進入壹家私營文旅公司做創意設計,卻發現老板根本不懂創意,流程低效,自己又被消耗在無意義的工作中。
“回國壹年,原本的窘境沒改善,還要配合無能的管理和各種內卷。”
現在,她計劃再次出國,回到丹麥。“我壹直以為自己是在尋找向上的路徑,但最終發現,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國內,決定向上或向下的,只有我自己。”
而早已對國外生活祛魅的Reicher毫不猶豫地選擇回來。最讓她最焦慮的時候還是找工作,曾經投了幾百份簡歷都石沉大海。
最後Reicher還是重回老本行,在壹家上海律所做涉外專利代理,“我有英語、小語種,和律所工作經驗,也有技術背景,基本是他們想要的完美人選”。
去年Reicher順利落戶上海,換了全新的職位,薪水翻了兩倍,職位晉升也進入快速通道,但當經歷過漂泊叁國、兩度退學和數次人生“重啟”後,她對如今的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只有真正試過、錯過、迷路過,才會明白壹個人真正願意投入的生活方向。她也更懂得珍惜支持她拾多年的父母,如今終於有能力讓他們安心,也算是給這段漫長試錯交了壹份遲到但有力的答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