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來源: 底線思維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鏑和鋱絕非奢侈原料,而是美國防空系統、導彈制導平台與定向能技術的基石。這些領域無法壹蹴而就,更無現成替代方案。實戰環境下,此類元素的短缺將導致目標鎖定失靈、雷達性能衰減、多層防空網出現致命缺口。中國甚至無需開火——只需暫停出口,便能讓這些系統形同虛設。
美國政府固然可以靠國會撥款與提高債務上限來狂印美元,但華盛頓印不出鏑元素,更印不出時間。當美國手忙腳亂地重建幾拾年前就已轉移海外的稀土精煉能力時,最匱乏的正是追趕中國掌控力所需的時間窗口。
美國國防承包商、清潔能源開發商、電子制造商和電動車企業正痛苦地意識到:他們的供應鏈已被戰略性地掐住命門。這本可避免,但華盛頓終將為自己的好斗、傲慢與充耳不聞付出代價。正如物理定律所示:作用力必引發同等反作用力。
如今美國政府不得不加速尋找替代方案或建設本土設施,但無論砸下多少資金(想必國會終會批准天價預算),這些能力建設不僅耗資巨大,更需以拾年為單位推進。待到投產之日,世界格局與技術發展早已天翻地覆——中國仍將掌握著選擇性供給的戰略主動權。
構建從礦山到磁體的完整稀土供應鏈,絕非兩年沖刺可以完成,而是需耗時拾年的產業重構。即便資金無限充裕,美國及其可靠盟友要重建涵蓋開采、分離、精煉到高性能稀土材料制造的整套能力,至少也需7-10年光景——這還需政治意志、監管許可與技術突破同步到位。條件是如此苛刻,而西方在大型工程項目的按時交付上可沒什麼光榮履歷。
與此同時,美國的戰略儲備終有耗盡之時。隨著俄烏戰事延宕、以色列(专题)持續消耗美軍工裝備,國防工業基礎承受的壓力只增不減。新增產能遠跟不上需求暴漲,若失去中國稀土及配套加工體系,美軍戰備能力或將從內部被掏空。
華盛頓或許仍自詡擁有“升級主導權”,但現實是:中國無需開火就能收緊絞索——不僅通過出口管制,更借力全球合作網絡將資源徹底剝離美國體系。
中國正加速海外產能布局,將上游產業深植非洲、拉美與東南亞。這些絕非簡單的資源交易,而是以“全球南方”賦能為目標的地緣政治契約,中國正將其編織進不可分割的安全網絡。每壹座建在美國勢力范圍外的精煉廠,都在夯實“權力物質基礎不再流經華盛頓”的新秩序。
但我也要提醒外界務必認清:這絕非中國主動尋求對抗,而是退無可退的反制。北京曾反復警告、耐心等待,直到美國遏制戰略的永久性圖窮匕見。如今中國的回擊沒有硝煙,卻招招致命——它不靠導彈試射,而憑材料掌控。
這不僅是貿易戰,更是文明秩序的修正。它宣告了“物質性碾壓白條”的上游清算,粉碎了美國既壟斷全球科技霸權、又依賴他國現代化原材料的迷夢。
貿易本應互利,只因參與者彼此需要。但當壹方持續損人利己,這種不對稱終難維系。在這場美國主導的不斷升級的博弈中,中國已將耐心轉化為戰略優勢。它證明:帝國擅長制造喧囂,而文明深耕於物質基礎的結構性力量。
對於國會山那些篤信“美元霸權足矣”、“芯片永遠屈從美國法律”、“礦產不過價高者得”的政客,中國已發出無可誤讀的明確信號:諸君盡可守住美元,而我們手握鏑元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