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字体: 小 中 大
可是,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往事。在保守党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与利兹·特拉斯(Liz Truss)任内,英中关系急转直下。上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是文翠珊(Theresa May),时间已是2018年。
随着此次市政代表团的访问,以及基尔·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可能在今年稍后访华的消息传出,两国关系似乎正在出现转折。但这一转变的背后意图为何?
“成熟”的处理方式
这项政策调整的开端,可能要追溯到去年11月,基尔·斯塔默在巴西与习近平进行闭门会晤。当时他表明,英国希望与中国在气候变化与经济方面展开合作。
自那以后,工党小心翼翼地推动对华接触,主要着眼于潜在的经济利益。
今年一月,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在北京共同主持自2019年来首次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她为此辩护说:“拒绝与中国接触,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选项。”
蕾切尔·里夫斯表示,重新与中国接触可能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的经济收益,未来五年可望签订价值6亿英镑的协议,部分来自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
蕾切尔·里夫斯表示,重启与中国的接触可能为英国经济带来10亿英镑收益。
不久之后,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恢复与中国的正式气候谈判。他指出,考虑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不与中国展开对话“对未来世代而言是一种失职”。
工党称这样的做法是“成熟”的对华态度,但这无疑与过去十年的英中关系有明显落差。
2010年前后所谓的“黄金时代”,英国对华政策几乎由财政部主导,重心放在经济机遇上,并在某种程度上搁置了人权与国安等问题。
但到了2023年9月,里希·苏纳克则明言中国对英国“开放与民主的生活方式”构成“特定的威胁”。
“世界将更中国化”
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承诺对华关系将采取“长远而具战略性的方式”。
中国几乎垄断全球稀土资源的开采与提炼,这些资源对于制造高科技及绿色产品至关重要,例如锂电池与触控萤幕所需的铟。这使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部份。
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国专家马修斯博士(Dr William Matthews)指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未来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当美国愈趋内向时。”
埃德·米利班德指出,若不与中国对话,将是对未来世代的“失职”。
“世界将会变得更加中国化,这对任何一个西方政府而言都是挑战,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以理性务实的方式展开接触。”
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UK National Committee on China)董事安德鲁·凯尼(Andrew Cainey)也表示:“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民选官员若从未亲身去过中国,重新实地走访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选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