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英國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回應說,英國工黨政府應“避免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響中國企業赴英正常投資合作的信心。”
基爾·斯塔默在去年會見習近平後表示,政府的對華立場將“以英國國家利益為依歸”,同時承認在人權、台灣與俄烏戰爭等問題上與中國存在分歧。
他亦表示,促使被囚的英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黎智英獲釋,是政府“當務之急”。
“睜大雙眼去接觸”
工黨政綱大致表明:“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需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必須挑戰的地方挑戰。”
不過,目前仍欠缺具體細節。帕頓被問及英國政府是否已有明確的長遠戰略時直言:“(唐寧街)10號(即首相府)並沒有壹個策略。”
他建議:“睜大雙眼去接觸,但要清楚哪些東西需要保護,也要有承受短期財政損失以保障長遠國安的決心。”
工黨表示,稍後會透過尚未公布的“中國審視報告”(China audit)厘清對華立場。這項跨部門審視始於去年。
預定於本月公布結果,但不少人對其是否真能厘清問題持懷疑態度。
工黨延遲公布的“中國審視報告”報告,或有助厘清英國對華方針。
於博士說:“若基爾·斯塔默真的訪華,那將代表雙方已達成某種共識,願意改變與改善雙邊關系。”
但在西敏寺,仍有不少議員對中國保持警惕。
即使中國審視報告最終能幫助英國理清對華關系的方向,問題仍在於——英國的國會與企業界是否具備足夠的中國相關專業知識,來爭取最有利的結果?
托尼·布萊爾研究所(Tony Blair Institute)的中國研究員歐絲蔓(Ruby Osman)指出,,英國急需以更全面的方式建立自身的對華能力,重點應放在多元化與中國接觸的管道。
她說:“如果我們不想只是聽命於北京與華盛頓,那就必須投資人才培育——不只政府,還包括與中國打交道的智庫與企業。”
如果這點得以實現,無論與中國關系被視為安全威脅、經濟機會,或兩者兼而有之,英國都將能以更穩健的姿態與中國打交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