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当今娱乐产业“流量=变现能力”的规则下,“喝倒彩”也意味着成功抓取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很可能比正面评价更具感染力、传播力。短视频平台对《折腰》中“刘宇宁磨皮”“刘宇宁配音有口音”等带有冲突性、攻击性关键词进行抓取推送,数据显示此类负面内容的转发量竟然是好评的2.3倍,平台算法进一步助推“受欢迎”内容,形成演员“黑里透红”的奇观。同时,对立评价之间的拉锯战常常比剧集播出时间跨度更大,客观上延长了影视剧话题的生命周期,带来更持久的流量裂变。
《折腰》抢在《藏海传》之前开播,未提前作好预热宣发,但首播的同时便在各短视频平台大量投放截取片段,比如小乔“美人落泪”、魏劭与小乔“初见对望”等桥段,画面甜蜜唯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以极短时间斩获数十万点赞、推荐,印证了古偶剧“高光镜头就是生产力”的推广模式依然十分奏效。
然而,碎片化思维的异化已成为行业的时弊,导演及其制作团队被流量裹挟,将精力和成本大幅向“10秒绝美特写”“60秒出圈对白”“谐星客串、戏骨陪衬”倾斜,压缩了长剧在故事创作上的投入,致使剧情注水、情节割裂、情感浮夸的毛病不少,而这恰恰本该是长剧集相较于网络短剧的优势所在。
照此发展,古偶剧恐怕会彻底沦为“文化快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