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6 | 來源: Letsight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前段時間,香港(专题)科技大學首先宣布願意接收哈佛大學受簽證影響的學生轉學。
當時輿論場上還是壹片群嘲,有人鄙視港科大蹭熱度,也有人認為港科大不配,總之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不過是壹場作秀,認為哈佛大學學生根本不會來。
放在過去,這可能是個笑談,但今時今日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風波中,還有什麼事是不能發生的呢?
果然,距離公告發布10多天後,港科大宣布喜訊:已錄取兩位哈佛轉校生!
搶人被嘲高攀
港科大逆風翻盤
在很多人看來,港科大這壹步棋就像是壹場豪賭,賭贏了,吸引到哈佛人才的加入,那麼學校迅速拉近與世界頂尖名校的距離。
但是賭輸了,沒有哈佛學生願意來,那麼港科大就落得個尷尬處境。
其實在5月底6月初的時候,港科大就公開表示,已經有數拾名哈佛大學學生前來咨詢。
短短拾天時間,港科大就高調宣布:已經向兩位受美國政策影響的哈佛大學研究生發出錄取通知。
這波操作和港校乃至香港地區搶人的風格壹以貫通,簡直是贏在起跑線上。
除了港科大,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等多所本地高校也相繼表態,將為受影響的在美留學生(专题)提供多項支援政策,包括專屬轉學通道、短期或長期課程安排、獎學金資助等。
據文匯報報道,多所學校近期已經陸續收到大量相關咨詢。
香港特區政府也迅速發聲,表示將全力支持本地高校的接收工作,強調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角色,正是要在全球局勢動蕩之際,為優秀學子提供公平、安全、開放的學習環境。
行政長官李家超更指出,如果實際需求增長,不排除重新評估現有的非本地生招生上限。
當然,從目前數據來看,真正決定轉校回港的哈佛學生依然是少數。
據香港媒體報道,目前在哈佛就讀的香港學生大約有30至40人,整體學習生活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他們普遍對未來就業及畢業前景表示擔憂。
澳門高校也快速做出回應,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將密切關注相關動向,並鼓勵本地高校為受影響學生開通綠色通道,保障其繼續學業的權利。
教青局也表示,已經主動聯系在哈佛就讀的澳門學生,隨時提供必要的咨詢和協助。
這壹波“接收哈佛轉學生”的行動,從亞洲迅速擴散至歐洲。
東京大學校長藤井輝夫表示,東京大學將采取臨時接納政策,並考慮將哈佛大學學生的學分轉入東大的學分體系。
東北大(专题)學、京都大學等學校也表示,將為受影響的哈佛留學生提供接納機會。
隨後歐洲搶人行動更加激進,德國文化和媒體國務部長沃爾弗拉姆·魏默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出壹個大膽構想:
邀請哈佛大學在德國建立“流亡校園Exil-Campus”,為那些被美國政策拒之門外的哈佛學子以及其他可能受波及的美國頂尖大學學生,提供壹個繼續學業的新家園。
人才連連出走
美國焦慮壞了
雖然哈佛是頂級學術殿堂,但是這幾個月的風吹草動,已經讓哈佛offer成為大家心中的“不定時炸彈”。
《FT中文網》曾采訪壹位中國准留學生Miranda。她剛剛收到了哈佛某碩士項目的錄取通知,幸運的是,在禁招政策發布前叁天,她就拿到了簽證。
但是當她看到哈佛被禁止招收國際學生的新聞後,馬上放棄了哈佛,迅速接受了另壹所藤校的offer,給自己留壹條後路。
她還提到,目前絕大部分哈佛的中國學生和自己壹樣,有的正在通過郵件聯系手上收到和哈佛同級別學校的offer,她的壹位同學第壹時間就接受了斯坦福大學的offer。
還有壹部分學生擔心美國其他藤校會被特朗普(专题)政府“壹刀切”,於是轉而聯系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她表示,如果港科大願意把自己的哈佛碩士轉成直博(本科畢業後直接讀博士學位),她也會認真考慮。
人才連連出走,美國學術界急了,特朗普也焦慮了。
《自然》雜志指出,自特朗普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以來,中國和歐洲學者申請美國研究生與博士後的數量驟降,接近停滯。
而美國本土博士生和博士後也開始出走,大批申請歐洲、亞洲、澳洲的研究職位。
《經濟學人》壹篇文章提到,博士招生平台FindAPhD數據顯示,2025年4月,美國博士項目的搜索量同比暴跌40%,來自歐洲的潛在生源興趣更是腰斬。
另壹數據平台Studyportals也指出,美國本土博士項目對本國學生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多名美國頂尖科學家警告稱,特朗普政府對於美國科學界的這波操作,引發嚴重人才流失,已經危及美國長期以來的科研模式和其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或許是感受到這壹壓力,特朗普政府近期釋放出罕見的積極信號。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強調,美國歡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並表示中美合作對全球發展至關重要。
看起來,留美的希望重燃,但赴美留學家庭的信心已經動搖。
跌出前叁
美國留學神話動搖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日前發布了《2025中國出國留學藍皮書》,首次從安全性、學術環境、留學成本、就業支持等多維度對全球留學目的地進行綜合評分。
結果令人意外:美國跌出前叁,僅位列第肆。
排名前拾的留學目的地分別為:英國、新加坡、加拿大(专题)、美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日本(专题)。
從榜單可以看出,今年的留學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英國穩坐榜首,新加坡強勢逆襲,而美國作為曾經的留學優先項,開始動力不足,盡顯疲態。
雖然美國依舊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地之壹,2025年預計將接收約22萬中國學生,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僅為5%。
藍皮書指出,理工、計算機等STEM方向,留美變得越來越不確定。簽證拒簽率壹年內增長了27%,連帶OPT實習審查也拉長至半年以上。
雖然美國高等教育在全球學術排名中保持領先,但現實環境卻讓不少學生望而卻步。
數據顯示,33%的中國留學生曾經歷過種族歧視事件,而校園安全滿意度跌至有史以來最低。留學生的安全感,越來越低。
更重要的是,美國留學花的錢越來越多,卻很難看到回報。燒錢留學是否還值得,成了很多家庭的心結。
多個指標顯示,美國留學正面臨多重挑戰,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就成為留學家庭的新選擇。
藍皮書還指出壹股不容忽視的新趨勢,“壹帶壹路”沿線國家的留學吸引力大幅提升。
例如伊朗、越南、厄瓜多爾等國家,以低廉的學費、務實的課程設置、寬松的簽證政策快速吸引大家注意。
特別是伊朗德黑蘭大學因文化和語言優勢,申請量同比增長30%,逐漸從冷門小眾變成留學黑馬。
除了目的地選擇多元化,留學形式也越來越靈活。
藍皮書顯示,越來越多家庭選擇1至3個月的短期游學、企業實習與學術項目,將其視為正式留學前的預演。
85%的學生用短期游學判斷是否適應目標國家;30%的學生通過短期項目直接獲得實習機會。
全球教育格局正在重塑,曾經的留美首選被現實打擊,而多元化的留學選擇、靈活的留學安排,正在成為中國留學家庭的新共識。
未來,不再是所有人盲目赴美,更多的是根據自身需求,走向更適合自己的留學目的地。
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風起雲湧,或許正好為中國家庭提供了壹個重新思考留學意義的契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