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6 | 來源: Letsight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前段時間,香港(专题)科技大學首先宣布願意接收哈佛大學受簽證影響的學生轉學。
當時輿論場上還是壹片群嘲,有人鄙視港科大蹭熱度,也有人認為港科大不配,總之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不過是壹場作秀,認為哈佛大學學生根本不會來。
放在過去,這可能是個笑談,但今時今日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風波中,還有什麼事是不能發生的呢?
果然,距離公告發布10多天後,港科大宣布喜訊:已錄取兩位哈佛轉校生!
搶人被嘲高攀
港科大逆風翻盤
在很多人看來,港科大這壹步棋就像是壹場豪賭,賭贏了,吸引到哈佛人才的加入,那麼學校迅速拉近與世界頂尖名校的距離。
但是賭輸了,沒有哈佛學生願意來,那麼港科大就落得個尷尬處境。
其實在5月底6月初的時候,港科大就公開表示,已經有數拾名哈佛大學學生前來咨詢。
短短拾天時間,港科大就高調宣布:已經向兩位受美國政策影響的哈佛大學研究生發出錄取通知。
這波操作和港校乃至香港地區搶人的風格壹以貫通,簡直是贏在起跑線上。
除了港科大,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等多所本地高校也相繼表態,將為受影響的在美留學生(专题)提供多項支援政策,包括專屬轉學通道、短期或長期課程安排、獎學金資助等。
據文匯報報道,多所學校近期已經陸續收到大量相關咨詢。
香港特區政府也迅速發聲,表示將全力支持本地高校的接收工作,強調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角色,正是要在全球局勢動蕩之際,為優秀學子提供公平、安全、開放的學習環境。
行政長官李家超更指出,如果實際需求增長,不排除重新評估現有的非本地生招生上限。
當然,從目前數據來看,真正決定轉校回港的哈佛學生依然是少數。
據香港媒體報道,目前在哈佛就讀的香港學生大約有30至40人,整體學習生活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他們普遍對未來就業及畢業前景表示擔憂。
澳門高校也快速做出回應,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將密切關注相關動向,並鼓勵本地高校為受影響學生開通綠色通道,保障其繼續學業的權利。
教青局也表示,已經主動聯系在哈佛就讀的澳門學生,隨時提供必要的咨詢和協助。
這壹波“接收哈佛轉學生”的行動,從亞洲迅速擴散至歐洲。
東京大學校長藤井輝夫表示,東京大學將采取臨時接納政策,並考慮將哈佛大學學生的學分轉入東大的學分體系。
東北大(专题)學、京都大學等學校也表示,將為受影響的哈佛留學生提供接納機會。
隨後歐洲搶人行動更加激進,德國文化和媒體國務部長沃爾弗拉姆·魏默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出壹個大膽構想:
邀請哈佛大學在德國建立“流亡校園Exil-Campus”,為那些被美國政策拒之門外的哈佛學子以及其他可能受波及的美國頂尖大學學生,提供壹個繼續學業的新家園。
人才連連出走
美國焦慮壞了
雖然哈佛是頂級學術殿堂,但是這幾個月的風吹草動,已經讓哈佛offer成為大家心中的“不定時炸彈”。
《FT中文網》曾采訪壹位中國准留學生Miranda。她剛剛收到了哈佛某碩士項目的錄取通知,幸運的是,在禁招政策發布前叁天,她就拿到了簽證。
但是當她看到哈佛被禁止招收國際學生的新聞後,馬上放棄了哈佛,迅速接受了另壹所藤校的offer,給自己留壹條後路。
她還提到,目前絕大部分哈佛的中國學生和自己壹樣,有的正在通過郵件聯系手上收到和哈佛同級別學校的offer,她的壹位同學第壹時間就接受了斯坦福大學的offer。
還有壹部分學生擔心美國其他藤校會被特朗普(专题)政府“壹刀切”,於是轉而聯系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