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7 | 来源: 魏红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随着新中国成立,许多在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开始萌生回国的念头,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剧变,开始对中国学者进行严密监控。美国政府要求科学家放弃中国国籍,转为美国国籍,否则无法回国。袁家骝等科学家面临巨大的选择困境。尽管如此,袁家骝依然决定留在美国,继续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因为当时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都无法提供他所需的先进科研设备。
1954年,袁家骝和妻子被迫加入美国籍,此后定居北美。然而,他们从未忘记祖国。1950年代,袁家骝和妻子积极为那些希望回国的中国科学家提供帮助,尽力促进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科学界的交流。直到1970年代,中美关系有所缓解,袁家骝才得以回到祖国。
1972年,袁家骝在瑞士与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偶遇,并与清华大学校长张维等人进行交流。1973年,袁家骝与妻子回到中国,期间访问了许多地方,还与中国科学家探讨了科研合作问题,并积极推动了世界先进核物理设备的引进。通过他的努力,西欧的核物理设备成功进入中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核物理研究水平。
1979年,中美建交后,袁家骝促成了美国高能物理学界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学术交流。袁家骝也在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任职,并成为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继续为中国科学界培养人才。
晚年的袁家骝视振兴中国科技为己任,他与妻子多次回到国内,直至1997年吴健雄去世,袁家骝才逐渐淡出公众视野。2003年,袁家骝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临终时,他希望自己和妻子能合葬在江苏太仓的明德学校。如今,袁家骝和吴健雄的合葬墓地已经成为明德学校的一部分,象征着这两位海归(专题)科学家为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