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9 | 來源: 加西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隨著天氣持續變暖,加拿大公共衛生署近日發出警告,萊姆病等由蜱蟲傳播的疾病正在加拿大迅速蔓延,感染病例在過去拾年間呈指數級增長。
僅僅拾年前,加拿大的萊姆病病例還屈指可數,如今每年報告病例已超過5000例,連繁華的城市公園也未能幸免。
萊姆病的早期症狀相對溫和,包括發燒、疲勞、淋巴結腫大和叮咬部位附近出現靶心狀皮疹。
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期可能引發嚴重頭痛、關節炎、全身肌肉骨骼疼痛、思維記憶困難,甚至面癱等嚴重症狀。
大家千萬別對這個病掉以輕心,它會讓人生不如死。加拿大最著名的萊姆病患者要數巨星艾薇兒(Avril Lavigne)和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
艾薇兒在高峰期突然罹患萊姆病,導致演唱事業中斷5年。
她親口表示,“2013年12月我患上了萊姆病,我當時覺得自己不能呼吸,5個月臥床不起,壹度覺得自己快要死了,不能吃飯,甚至壹周沒辦法淋浴,生活陷入崩潰。”
在最嚴重的兩年時間內,她每天都在掙扎。
比伯是在2020年患上萊姆病的。當時他被人發現面如土色,很多歌迷懷疑他磕了藥,不過其實是患上了萊姆病和嚴重的慢性單核細胞病。
疾病嚴重影響了比伯的皮膚狀態、大腦功能、精力和整個身體健康。
麥吉爾大學健康中心傳染病專家唐納德·溫(Donald Vinh)醫生強調,萊姆病的第贰和第叁階段會影響心髒功能,出現神經系統症狀,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因此預防格外重要。
專家提醒,蜱蟲叮咬後24小時內傳播萊姆病的幾率很低,通常需要24到48小時才會傳播病菌。如果被叮咬,應該迅速但小心地從頭部移除蜱蟲,避免擠壓其身體。
萊姆病的危險區域正在全國范圍內不斷擴大。加拿大公共衛生署已將1100多個城市的數千個郵編區號列為萊姆病“危險區域”。
溫哥華島、大溫沿海地區以及BC省南部河谷地帶,都被列入高風險區域。向東看,安大略省南部伍大湖沿岸,包括大多倫多地區,早已是高危地帶。
聖勞倫斯河沿岸,從安大略湖到大西洋海岸,串聯起金斯頓、渥太華和蒙特利爾等城市,形成壹條危險帶。
大西洋省份情況同樣嚴峻,新布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幾乎全境,包括布雷頓角島,都是黑腿蜱的棲息地。
氣候變暖是推動危險區域擴大的主要原因。現在風險不僅存在於偏遠森林地區,壹些大城市的大型城市公園同樣面臨威脅。
氣候變化讓蜱蟲能夠在更北的地區生存過冬。蜱蟲需要能夠度過冬天才能在壹個地區安家落戶,隨著冬季氣溫升高,它們可以在更多北方地區存活。
除了氣候因素,鳥類和鹿等動物的北移也幫助蜱蟲擴散到新的區域。老鼠等小動物同樣在氣候變化影響下擴大活動范圍,成為蜱蟲傳播的載體。
卡爾加裡大學卡明醫學院教授喬治·查科納斯(George Chaconas)專門研究引起萊姆病的細菌。他建議在已知有蜱蟲的地區要做好防護,穿淺色衣服以便發現蜱蟲,將褲腿塞進襪子裡。
現在正是萊姆病感染的多發季節,此時年幼的蜱蟲處於若蟲階段,比成年蜱蟲更難發現。
大家出門游玩記得做好防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