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9 | 來源: 華爾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努力擺脫對美國技術依賴、加快實現經濟自給自足的進程中,中國對另壹個國家重點領域——公共衛生——作出了壹個關鍵例外。
為實現到2030年將醫療健康水平提升至富裕國家水平的目標,中國政府繼續歡迎美國產醫療產品的進口。在過去拾年裡,中國向先進的美國藥品開放了市場,並且最近對醫療產品免征報復性關稅。
在上個月貿易戰休戰後,這些免征10%關稅的醫療用品包括疫苗、診斷用化學品、外科粘合劑、止咳藥和其他藥品。
九年前,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公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旨在彌合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壹個切實的民生福祉差距。此後,為了優先實現這壹目標,中國在其他目標上作出妥協。該目標是支撐中共政治合法性的整體繁榮增長的壹個關鍵組成部分。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了價值520億美元的藥品,高於2017年的270億美元。包括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諾和泰、輝瑞公司(Pfizer)的肺癌藥物Lorbrena以及默克(Merck)的宮頸癌疫苗Gardasil在內的外國藥品均受到熱烈歡迎。
“重點已從保護國內產業轉向提高預期壽命及相關目標,”柏林智庫Merics的中國衛生政策分析師耶羅恩·格羅內韋根-勞(Jeroen Groenewegen-Lau)表示。“你需要擁有全球最好的治療方法,所以中國基本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半個世紀前,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60歲。隨著國內經濟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改善,帶來了疫苗的廣泛普及、更清潔的水源以及更多的醫院和醫生,目前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穩步升至79歲左右,與美國現在的水平相當。中國傳染病和與分娩相關的死亡人數已經下降。
但城市化和財富增長推動了慢性病的增加。現在,已有壹半的中國成年人處於肥胖或超重狀態。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最近發表的壹項研究顯示,中國有超過1.18億人患有糖尿病,幾乎占全球總數的肆分之壹。與美國類似,心髒病和癌症也是中國的主要死亡原因。
中國是仿制藥生產大國,因此基礎藥品和疫苗在國內可以廣泛普及。但柏林智庫Merics的格羅內韋根-勞表示,中國在創新藥物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缺乏足夠的富裕患者群體和政府支持來推動企業的研發。
中國的官方醫療保險覆蓋了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的部分美國進口藥品,包括吉利德科學(Gilead)的艾滋病毒治療藥物。但是,中國人必須自費購買其他藥品,比如默克公司的宮頸癌疫苗等。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許多人對中國國內的醫療服務質量感到不滿,並開始到國外尋求先進的治療手段。
中國執政的共產黨已啟動壹項旨在提高預期壽命的計劃。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2022年中國人均醫療健康支出為672美元,而同年美國為12,434美元。這壹指標涵蓋了政府和個人支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目標是到2030年將人均預期壽命從當時的76歲提高到79歲。中國政府表示,這壹目標已於去年實現。為實現這壹目標,政府提出減少吸煙率、推動體育鍛煉、提高健康素養等舉措。
中國政府還為進口更多外國藥品提供了便利,包括用於治療糖尿病和減肥的藥品。最近壹項研究發現,通過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以避免重復研究等措施,中國政府已將相關藥物的監管審批時間縮短了叁年以上。
總部位於加州的吉利德科學於2017年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該公司表示,受益於中國醫保政策的支持,公司得以在這個對自身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市場迅速擴張業務。該公司在中國銷售的13種創新藥物中,有八種已被納入國家醫保,包括艾滋病毒治療藥物比克替拉韋(商品名:必妥維)(Biktarvy)和慢性乙型肝炎藥物韋立得(Vemlidy)。-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