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0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中美貿易戰已開始新篇章,由於兩國限制關鍵技術的共享,達到互相牽制的目的,將對全球許多產業產生持久性的影響。《紐約時報》指出,中美貿易沖突正迅速演變成為“全球供應鏈之爭”;現今,航空業也成為中美博弈中的武器和受害者。
中美供應鏈之爭已持續多年,這兩國試圖透過多元化供應來源來防范對方對戰略物資的控制。其供應鏈戰爭是在兩國相互加征進口商品關稅的背景下展開,依賴兩國的零件生產商則被夾在中間。
自2022年以來,美國壹直在穩步擴展其全球先進半導體監管體系,阻止其技術流向中國,並將這些出口管制措施擴展到世界各地,甚至禁止其他國家的公司向中國出售使用美國零件、技術或軟體生產的產品。盡管壹些外國政府對這些規定感到不滿,但許多國家還是遵守了規定。
美國的理念認為,應該成為唯壹的全球強國,其他國家必須遵守其規則;但對中國而言,稀土礦物是壹種反制美國主導權的手段。因此,中國在今年4月管制了稀土出口,並隨後設立了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嚴以監控和批准向全球公司銷售稀土及其制成的磁鐵。
中國這舉動,威脅到了美國所剩不多的先進制造業,包括許多國防承包商的業務,在美國供應鏈中產生了蝴蝶效應。5月份時,福特汽車在芝加哥暫時關閉了壹家工廠,因為該供應商已經用完了制造汽車所需的稀土磁鐵。
今年5月下旬,美國宣布暫停向中國出售部分用於噴射發動機和半導體的零組件和軟體,作為對北京限制用於大量制造業領域的礦物出口的回應。隨後,美國也采取了相應的技術限制措施。
知情人士稱,美國官員暫停了部分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飛機技術的許可證,以及其他與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相關的許可證。
《紐約時報》指出,為飛機提供動力的噴射發動機技術,以及控制飛機的導航系統主要來自美國,是由通用電氣等公司開發,中國為了打造能夠與波音公司競爭的飛機,不得不從通用電氣航空航太公司取得發動機技術。
但事實上,噴射發動機的制造也離不開中國,在中國加工的礦物對於制造特殊塗層、確保引擎在高溫下平穩運行的零件以及其他用途至關重要。紐時直言,飛機產業在這場斗爭中既是武器,也是受害者。
智庫榮鼎集團聯合創始人丹尼爾·H·羅森表示,北京早在數年前就意識到稀土將是先進技術的關鍵,並補貼建設了相關產能。他指出,美國“嚴重低估了稀土的需求”。
羅森表示,為確保替代供應來源,美國得投入數千億美元,還要與願意合作的全球伙伴建立中國以外的供應鏈,這將花費昂貴,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合伙人保羅·特裡奧洛(Paul Triolo)表示,自4月初川普總統首次對中國征收天文數字級關稅以來,中國關鍵礦產的出口量顯著下降。盡管部分礦產出口已恢復,但許多美國產業仍對供應短缺感到擔憂,主要是中國出口許可證申請繁瑣。
特裡奧洛表示,美國別無選擇,只能就此問題與北京進行談判,並與其他國家制定長期戰略,期望在未來的5-7年內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他直言,這個問題根深蒂固,“不會消失,也不會輕易解決”。
為飛機提供動力的噴射發動機技術主要來自美國公司,但如果沒有主要在中國生產的稀土礦物,發動機就無法運作。(彭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