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10 | News by: ZAKER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老年人租房难是多年来长期存在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缺少适老化设计的房源、房东和中介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租给老年人,这些因素已存在较长时间。而矛盾的加剧主要来自老龄化加速所导致的供需错配。
国内期刊《人口研究》今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年轻人生活压力提高,父母前往子女住处照料孙辈,或来到子女同一城市务工的现象愈加普遍。目前,随迁与务工经商是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许多老年人的租房需求都来自无奈的迁徙。黄石松表示,一方面,随子女迁移到大城市的“老漂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城市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老,20世纪60年代婴儿潮出生人群进入集中退休期。加之与子女分居老年人、独居老年人、纯老年人家庭的增多,老年群体租房需求超过市场供给也在意料之中。
多位受访者表示,租房市场对老年人的歧视是隐性的。“老年人看房可以,但签约还是得年轻人签,很多时候甚至需要隐瞒有老年租客的信息,不然很难找房源。”北京市顺义区安居客旗下中介何寻对《中国新闻周刊》称,有房东直言:“为什么不选择更有照护保障的养老院?”
这也是孙琳在租房过程中常被问及的问题。她曾考虑过深圳周边的一些二线城市,一两千元就能租到不错的两居室,如果是城中村自建房,千元以下也不无可能。而在一些二线城市,普通养老院每月收费普遍在3000—4000元,高级养老院要5000元以上。如果是失能老年人,要请护工,花销还会更大。“深圳也有高端养老社区,专门给老年人租住,设施也很健全,但每月最低房费都上万,超过了我的每月收入。”孙琳叹息。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老年人中选择在家里接受照料服务的占87.3%,选择养老机构的占7.7%。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老年人中,能承受不超过每月3000元的占80%以上。
黄石松认为,机构养老成为次选,一部分原因是老年人还没有到失能、失智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成本问题。有租房需求的流动人群,收入水平在城市居民中普遍较低。“难以承担入住机构的费用本身就是‘老漂族’群体的特征之一。”
安徽合肥一处公租房小区内纳凉的居民。该公租房片区安置高龄老人及困难群众3000余人。 图/中新
“住房制度没赶上老龄化进度”
“许多房东都说‘借生不借死’,宁愿把房租给有孕妇、新生儿、宠物的家庭,也不愿意租给老年人。”何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房东在签约后发现租客有老年人,宁愿退双倍押金,也要收回房屋。
房东最大的担忧是无法预测的人身安全问题。胡刚在湖北多个二线城市做了15年房东,有一套三层自建房出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之前他的租客有好几个老年人,总是风波不断。
“有一位患心脏病的老年人,租了一年。入住半年后说电热水器、洗衣机都坏了,我让她操作一次,发现只是她不会用,总是忘记切换程序。有时老年人还会忘记关灶台,锅都烧干了。新门新锁也不会用,半年让我换两次。”胡刚说,合同上原本写明,入住一个月后房内东西损坏由租客承担维修费用,但他都自费给换了。后来胡刚拒绝再换锁,老年人就以犯心脏病要去医院为由,让胡刚出医药费。“不仅惹不起,我还天天担心她在家里去世。”
部分独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让胡刚十分为难。有一次他去收房时“差点晕厥”,客厅堆满了上一任老年租客捡回来的塑料瓶子和泡沫,气味十分难闻。厨房也是一片狼藉。胡刚最后花1500多元做全屋深度保洁,也很难恢复原样,而一套房的月租都不到1500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