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0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貝森特結束在倫敦的第壹天中美貿易會談,步出會場。
中美談判代表在倫敦當地時間星期壹(6月9日)啓動經貿會談,這是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第贰輪正式磋商。首日會晤歷時六個多小時。壹位美國官員稱,雙方將於英國當地時間星期贰上午10點(北京時間17點)再次會面。
中方代表是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主角則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裡爾,中美上月在日內瓦舉行第壹輪經貿會談,雙方同意設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這是該機制設立後雙方的首次會晤。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宣布對中國實施全面進口關稅,中國隨即進行反擊,雙方互相加碼,最終關稅水平達到最高的145%;5月,兩國團隊在瑞士日內瓦達成協議,取消大部分這輪大戰中互加的關稅,但美國對華新增關稅依然保持在接近40%的高位。
日內瓦會談後,中美並未立即開展正式貿易談判,而是進入了互相指責的階段。中國指責美國在協議簽署次日就禁止他國使用華為芯片,並審查和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美國則指責中國未按協議放開稀土出口管制,導致美國汽車制造商生產岌岌可危。這些信號顯示,要緩解中美之間的分歧,日內瓦談判只是壹個開始,而且隨時可能面對各種變化。
直到6月5日,習近平與特朗普通電話,雙方同意各自團隊繼續落實日內瓦談判的共識,這才為此次倫敦會談奠定了基礎。
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周日(6月8日)表示,倫敦會談將重點推動落實日內瓦協議,並指出雙方在對方市場的戰略利益。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特朗普已授權談判團隊,可能解除美國對芯片制造軟件、噴氣發動機零部件和乙烷的銷售限制。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步出會場。
時機、地點與人員
此次倫敦會談中美元首通話後不久發生。從中美貿易談判的“前車之鑒”看,兩位國家領導人能否直接溝通顯得至關重要。中美柒年前的貿易談判歷時壹年半之久,中間多次停擺和重啓——雙方經常陷入僵局,然後暫停來往,直至雙方領導人會面或通話後達成休戰,然後再派出代表團重啓談判。當談判再次陷入僵局時,又需要按照這個過程重啓。
此外,談判人選也值得注意,這次的美國代表團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裡爾。
財長貝森特最近壹段時間成為對華談判的核心人物,在“解放日”關稅發布壹周後,白宮突然改變方向,暫停大部分國家的關稅。當時站在鏡頭前的就是他,他當時稱,“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堅持到這壹刻”,在新聞發布會上,明顯缺席的是另外兩位負責向美國人民傳達特朗普關稅信息的人: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和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