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0 | 来源: 凤凰读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福建的荔枝,其实质量最好。宋朝的蔡襄,曾撰《荔枝谱》说,福建荔枝“数福州最多,而兴化郡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这样好的东西,不进贡给杨贵妃尝尝,你让江南道的大小官员们情何以堪?
事实上,杨贵妃得宠之时,全国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地进贡,那是史实。《新唐书·后妃传》说:“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旧唐书·后妃传》说:“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看看,一是四方进贡,到了“动骇耳目”的地步;二是典型引领,扬、益等地刺史因进贡而升官。
虽然没有明文记载,唐时隶属于江南道的福建地区曾向杨贵妃进贡荔枝,但在中国史上的历朝历代,都请不要低估了各地官员向中央进贡表忠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们,一定会排除万难,以“有条件要进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进贡”的精神,给杨贵妃送去福建荔枝的。
据此,我认为,杨贵妃可能也是吃过福建荔枝的。
综上所述,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的荔枝,杨贵妃一律通吃。
荔枝快递走哪条路?
荔枝的快递,是李隆基动用官方驿站系统完成的。
在古代,通过官方系统传递文书或物品,用车叫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统称为置。唐朝高度重视驿站建设,在天下的交通要道,“凡三十里一驿”,共设有“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驿86个。
至于当时驿站传递文件或物品的速度,唐朝法律规定:“乘传者日四驿,乘驿日六驿。”也就是说,乘车每天一百二十里,乘马每天一百八十里。
当然也有加速的情况。举个例子: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个人,正腻在华清宫。范阳和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后,李隆基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快递紧急军情,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天五百里。
荔枝既是皇帝女人的爱物,又需要保鲜,而且达到了杜甫描述的“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的地步,其快递的速度肯定是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了。
而据着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一书中推测,快递荔枝的速度,还要高于安禄山造反的军情传递速度,“驿送荔枝更加速至日行六百里以上至七百里也”。
快递四川荔枝,走的是专修的“荔枝道”。为了不冤枉唐玄宗李隆基,还是说清楚比较好。
“荔枝道”分为南北两段。“荔枝道”南段是专修的荔枝快递专用道,从今天重庆市涪陵区北上,经达州市、万源县、镇巴县、石泉县、宁陕县,就进入了“荔枝道”北段。北段是旧有道路,就是开辟于西汉平帝时期的子午道,由此穿越秦岭着名的子午谷,到达长安。
据蓝勇先生在《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中考证,这条“荔枝道”在汉中到关中的道路之间取直而行,路程因此大大缩短,仅一千公里左右,成为一条捷径。四川荔枝经过这条“荔枝道”,仅需三天,即可抵达长安,成为吃货杨贵妃口中的美食。所以,南宋《方舆胜览》第六十八卷引《洋川志》说:“杨妃嗜生荔支,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俱未变。”
然而,《涪州志》的记录,则显示荔枝经此道,需行七日。目前看,这个记录失实。严耕望先生就分析说,涪州至长安,陆路不过两千里,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为杨贵妃特嗜,可能更增加速度,“飞骑日行近七百里”,所以“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若需要七日,则一日只行三百里,何致人马倒毙耶?当然,这条路要穿越秦岭,行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