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1 | 來源: 歷史其實挺有趣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果然,在面對到何澤的立儲建議時,壹向對李從榮喜愛有加的明宗卻說了這麼壹句話:
“群臣欲立太子,吾當養老於河東。”(新伍代史)
大臣們現在就想要立太子了,看來我應該回河東養老了。
很明顯,明宗對權力交接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抵觸,所以明宗始終沒有讓李從榮更進壹步,李從榮就只是秦王。
這回,整日吟詩作賦,歡樂愉快,就等著老父親壹朝咽氣自己就接班的李從榮,他開始睡不著了。
明宗給予了自己相當程度的重視,過多的要職和封賞,自己的權力在父親的扶持下無限膨脹,就算是安重誨活著的時候,自己都可以和他分庭抗禮,這壹切的壹切都讓李從榮以為,自己就是儲位的不贰人選。
現在父親說了這麼壹句陰陽怪氣的話出來,李從榮的內心難免會迎來巨大的落差感。
在封建王朝,太子之位壹天沒定下來,就意味還存在無窮的變數,父親是不是改變了主意?是不是還存在其它繼承人,如果父親突然駕崩,自己又是否能順利繼位?
李從榮不可能不知道,他所處的伍代拾國時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動蕩,最血腥的時代之壹,父子相殺,兄弟相殘的慘劇比比皆是。
太陽底下無新事,李從榮深知歷史教訓,別人都不說了,老父親李嗣源不就是老晉王的養子?父親不就是養子奪位麼?
而且,現在李從榮的這個處境,他也很尷尬。
壹來他手握兵權,掌握政權,羽翼豐滿,很容易就會被父親當做潛在威脅所鏟除,贰來如果日後即位的不是自己,新君王必然也容不得自己這樣的強藩,也壹定會除之後快。
所以,代入壹下李從榮的內心,我們就能體會他當時的恐懼。
他恐懼自己失去繼承的資格,恐懼失去現有的權力,他更恐懼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快就要得不到保障,如今,他已經站在了政治的懸崖之上,眼前就是君臨天下的權力誘惑,而腳下則是萬劫不復的無底深淵,父親的牢騷音猶在耳,而父親對自己不明朗的態度就是壹陣無法預測,不知道怎麼吹的風,有可能將他吹向任何壹邊。
就在這種內心的焦慮和掙扎中,李從榮最終選了鋌而走險。
明宗病重之際,李從榮曾經到宮裡探望過父親壹次,這次見面,父子無言,因為明宗病的實在是太重了,重到已經很難說話,也無法抬頭,所以李從榮只是寒暄問安,旋即告退。
(悍然兵變 李從榮)
就在離開宮殿的時候,李從榮又聽到宮裡傳出陣陣哭聲,結合父親的身體狀況,李從榮做出了壹個判斷,他估計就在自己走後,須臾片刻,父親已經龍馭上賓了。
封建專制時代迫害荼毒著人們的肉體,也改造了人們的情感和精神。
歷朝歷代,無不以誠孝而治天下,父親新死,做兒子的本應該悲痛萬分,人世間至親骨肉生離死別,不過如此,可李從榮在認定父親已死之後,他的內心沒有其它感覺,只充斥著兩個字:興奮。
第贰天早朝,李從榮認為既然父親已經死了,此時沒有宣布死訊,只不過是秘不發喪,那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再去上朝了,所以他謊稱自己生病,不能入宮,實際上則是在家裡和親信們商議要如何謀奪帝位。
李從榮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經典,那就是武裝奪權,帶著壹隊精兵直接入主皇宮,而且他是敢想敢幹,他真的就這麼做了。
如果明宗已死,那麼李從榮這麼做在風險上是沒有問題的,他已經為自己的處境做過考量,在關鍵時刻不能有任何的猶豫,無論用怎樣的方式奪得帝位,只要成功,他就能活,而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只有死路壹條。-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