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2 | 來源: 亞歐視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牆內自媒體亞歐視點文章:中美經貿談判團隊當地時間6月9日至10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兩國經貿磋商機制的首次會議。
美國總統川普稍早前在其社交媒體上就倫敦會談稱,“我們與中國的協議已經達成”,須經他和中國領導人最終批准,並提到雙方將采取的對等措施。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以“富有成效”對會議進行描述。
談判預計進行了20至24個小時。
整整壹個月前,中美在日內瓦舉行了兩天同樣長時間的經貿高層會談。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
對於日內瓦會談,雙方的調子相當樂觀、積極。
中方評價,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會談富有成效,邁出了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重要壹步,為進壹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川普當時是這麼說的:“今天(5月11日)在瑞士與中國進行了壹次非常愉快的會議。雙方討論了許多議題,達成了許多共識。雙方以友好且建設性的方式就全面重啟雙邊關系進行了談判......取得了巨大進展!”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甚至說,“要認識到我們達成壹致的速度有多快,這表明雙方的分歧或許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樂觀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會談氣氛幾乎可以用“幹柴烈火”加以形容。
反過來也可以讓人感受到,在川普肆月初宣布關稅政策後給兩國帶來的沖擊有多大,雙方都迫切希望結束以關稅為核心並蔓延到貿易、科技、關鍵礦產供應鏈及旅游業等多領域的經濟戰爭。
美國和中國於6月10日在倫敦舉行第贰天的會談
那次會議達成的實質性成果是暫時關稅休戰及在其他領域的對抗,並為締結壹份最終協議騰出90天時間。
壹個月過去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第壹次會議在倫敦舉行。雙方的陣容略有調整,中方的牽頭人仍是何立峰副總理,成員新增了商務部長王文濤,美方牽頭人中的財政部長貝森特、格裡爾繼續參加,新增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兩國談判陣容的變化與兩次會議之間發生的中美間的新爭吵直接相關。
美方指責中方“違反”日內瓦協議,抨擊中方在解除稀土限制方面動作遲緩;中方則指出,美方針對中國實施新的全球芯片禁令、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並在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簽證審查問題上制造障礙。
雙方的新“爭吵”可能導致日內瓦會談取得的共識付諸東流。在此情況下,中美領導人在6月5日舉行川普開啟第贰任期以來的首次電話會談,開展最高層面的協調,敲定雙方舉行新的倫敦會談。
王文濤和盧特尼克的加入凸顯了在經歷第壹次會議及此後的進壹步博弈後,雙方的談判開始向縱深和更具實質性的部分推進。
核心是中方向美方提出了更清晰的對美解禁稀土的條件,即美方必須在高科技特別是先進芯片的出口管制方面對華展現誠意。
《華爾街日報》披露,川普授權貝森特領導的談判團隊,在倫敦會談中探討可能取消美國在芯片制造軟件、航空發動機零部件以及乙烷等產品上對華銷售的部分限制。
川普政府在過去壹個月的對外表態恰恰暴露了其對恢復稀土進口的饑渴。它反倒促使中方成為“出牌者”,贏得主動。短期來看,美國急,中國不太急。這就為雙方在倫敦會議中討論彼此的出口管制問題,提供了機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