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12 | News by: 腾讯新闻潜望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加州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如今,这些2021年毕业的人,“生活还是都是非常多姿多彩的,放假都是要么在夏威夷,要么在Utah到处玩儿 。” 黄哲宇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跟我一起毕业的人都在struggle(挣扎)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和身边的同学感到普遍的悲观和焦虑 。但他也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慰藉:“稍微往好一点的方面想,就是假如说就我一个人过得很惨,或者每天负面情绪很重的话,那确实是心里很难受 。但是一看,发现周围大家都挺惨的,心里就会好一点 。”
黄哲宇的切身感受,也印证了Tim对当下美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观察,Tim在硅谷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多年,目前担任HireIO海拓优才首席执行官,他对硅谷科技行业的就业趋势有着长期深入的一线了解。
他给出了这样的一组数据:最近几年,每年美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因为4年前的情况太火了,毕业生甚至没毕业就会拿到好几家的offer,导致了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人数激增。
“这几年下来累计了30-40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其中大概有80%是没有工作机会的,也就是最糟糕的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上千份的简历投递,可能都拿不到一个offer。”Tim说。
Tim表示,最近他们发布过一个AI相关的岗位,是entry level的实习岗位,大概一天半的时间,就收到了七八百份简历,大部分是毕业生,里面不乏有卡耐基梅隆、伯克利、斯坦福、UCLA等计算机专业顶级高校的学生。
“所以就现在的情况看,即便是顶尖学校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有机会,最急迫的人群还是这群留学生,因为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工作,解决毕业后合法留美身份的问题。”
Gen AI的冲击波:行业重塑与教育脱节
这场就业市场的寒冬,始于2022年大厂纷纷开始的裁员潮,并一直延续至今 。而2023年开始的生成式AI热潮,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剧变 。
黄哲宇认为,新毕业生需求锐减主要源于两方面。第一,是始于2022年的裁员潮导致大厂并未扩张,因此对新毕业生的需求自然减少 。他听说,像Meta内部,原来E3(初级工程师)职级比例约有20%,现在都降到了5%以下 。这些大公司是消化应届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它们的招聘冻结,直接导致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 。“小的创业公司,那些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大范围大规模地把人给送进去 。”
第二,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学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脱节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我们学校里学的计算机,就像是古典计算机一样的,就是过于传统 。”黄哲宇无奈地表示,“尤其加上这两年的行业发展过于快,加上各大公司招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
过去,公司招聘前端、后端工程师,这些技能在学校里或多或少都会涉及 。但现在,招聘需求几乎全部转向了“Gen AI developer”或者“LLM Developer” 。这些岗位要求应聘者具备训练或推理大模型的经历 。
“你要么有训练经历,要么有推理的经历 。”他解释说,“但现在就是非常的Generic,全部都是跟transformer相关的 。”
这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和硕士生而言,是一个几乎无法跨越的门槛 。黄哲宇指出了这其中“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对于本科生来说,你是很难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因为你不是在大公司,首先你没有这个数据,其次,你没有这个算力的资源 。”他补充道:“像过去,前端,后端,你做个网站,你自己在家里也能做,那你现在要求又要求训练,又要求inference(推理),你在家里就没法做 。”
这种岗位需求,目前来看更符合博士生(PhD)的背景,因为他们有更长的时间、更丰富的实习经验以及实验室里更充裕的研究资源 。
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也加剧了这个问题。“你说学校里要求你写一个编译器,有用嘛?也不能说没用,但是现在需要嘛,就是不需要了 。”从Gen AI爆发到现在不过两年多,对于大学来说,课程体系的调整和设计需要时间,可能再过一两年情况会有所好转 。
雪上加霜的是师资问题。“现在best talent(顶尖人才)全部都在industry(行业),做学术冷板凳的人还是极少数 。”他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和同学们私下聊天时,大家都觉得,上学不如直接在YouTube上看前OpenAI创始员工之一Andrej Karpathy的相关解读视频,“他一个视频等于是一个学期的课 。大家都说Andrej is the best professor (最好的教授)。”
Tim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表示,就他的观察来看,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对于entry level的初级岗位,尤其是知识型岗位的冲击是最大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