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2 | 來源: 騰訊新聞潛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加州 | 字體: 小 中 大
如今,這些2021年畢業的人,“生活還是都是非常多姿多彩的,放假都是要麼在夏威夷,要麼在Utah到處玩兒 。” 黃哲宇的語氣中充滿了羨慕。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像跟我壹起畢業的人都在struggle(掙扎) 。”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他和身邊的同學感到普遍的悲觀和焦慮 。但他也找到了壹種獨特的心理慰藉:“稍微往好壹點的方面想,就是假如說就我壹個人過得很慘,或者每天負面情緒很重的話,那確實是心裡很難受 。但是壹看,發現周圍大家都挺慘的,心裡就會好壹點 。”
黃哲宇的切身感受,也印證了Tim對當下美國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觀察,Tim在硅谷從事人力資源服務多年,目前擔任HireIO海拓優才首席執行官,他對硅谷科技行業的就業趨勢有著長期深入的壹線了解。
他給出了這樣的壹組數據:最近幾年,每年美國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規模都在10萬人以上,因為4年前的情況太火了,畢業生甚至沒畢業就會拿到好幾家的offer,導致了報考計算機專業的人數激增。
“這幾年下來累計了30-40萬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其中大概有80%是沒有工作機會的,也就是最糟糕的情況下,壹些畢業生上千份的簡歷投遞,可能都拿不到壹個offer。”Tim說。
Tim表示,最近他們發布過壹個AI相關的崗位,是entry level的實習崗位,大概壹天半的時間,就收到了柒八百份簡歷,大部分是畢業生,裡面不乏有卡耐基梅隆、伯克利、斯坦福、UCLA等計算機專業頂級高校的學生。
“所以就現在的情況看,即便是頂尖學校出來的學生,也不壹定有機會,最急迫的人群還是這群留學生,因為他們需要盡快找到工作,解決畢業後合法留美身份的問題。”
Gen AI的沖擊波:行業重塑與教育脫節
這場就業市場的寒冬,始於2022年大廠紛紛開始的裁員潮,並壹直延續至今 。而2023年開始的生成式AI熱潮,則進壹步加劇了人才需求結構的劇變 。
黃哲宇認為,新畢業生需求銳減主要源於兩方面。第壹,是始於2022年的裁員潮導致大廠並未擴張,因此對新畢業生的需求自然減少 。他聽說,像Meta內部,原來E3(初級工程師)職級比例約有20%,現在都降到了5%以下 。這些大公司是消化應屆畢業生的主要渠道,它們的招聘凍結,直接導致大量畢業生無處可去 。“小的創業公司,那些就是壹個蘿卜壹個坑,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大范圍大規模地把人給送進去 。”
第贰,也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大學教育與行業發展的脫節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我們學校裡學的計算機,就像是古典計算機壹樣的,就是過於傳統 。”黃哲宇無奈地表示,“尤其加上這兩年的行業發展過於快,加上各大公司招人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
過去,公司招聘前端、後端工程師,這些技能在學校裡或多或少都會涉及 。但現在,招聘需求幾乎全部轉向了“Gen AI developer”或者“LLM Developer” 。這些崗位要求應聘者具備訓練或推理大模型的經歷 。
“你要麼有訓練經歷,要麼有推理的經歷 。”他解釋說,“但現在就是非常的Generic,全部都是跟transformer相關的 。”
這對於絕大多數本科生和碩士生而言,是壹個幾乎無法跨越的門檻 。黃哲宇指出了這其中“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對於本科生來說,你是很難有這樣的壹個經歷,因為你不是在大公司,首先你沒有這個數據,其次,你沒有這個算力的資源 。”他補充道:“像過去,前端,後端,你做個網站,你自己在家裡也能做,那你現在要求又要求訓練,又要求inference(推理),你在家裡就沒法做 。”
這種崗位需求,目前來看更符合博士生(PhD)的背景,因為他們有更長的時間、更豐富的實習經驗以及實驗室裡更充裕的研究資源 。
學校教育的滯後性也加劇了這個問題。“你說學校裡要求你寫壹個編譯器,有用嘛?也不能說沒用,但是現在需要嘛,就是不需要了 。”從Gen AI爆發到現在不過兩年多,對於大學來說,課程體系的調整和設計需要時間,可能再過壹兩年情況會有所好轉 。
雪上加霜的是師資問題。“現在best talent(頂尖人才)全部都在industry(行業),做學術冷板凳的人還是極少數 。”他甚至開玩笑說,現在和同學們私下聊天時,大家都覺得,上學不如直接在YouTube上看前OpenAI創始員工之壹Andrej Karpathy的相關解讀視頻,“他壹個視頻等於是壹個學期的課 。大家都說Andrej is the best professor (最好的教授)。”
Tim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表示,就他的觀察來看,這壹波的人工智能,對於entry level的初級崗位,尤其是知識型崗位的沖擊是最大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