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13 | News by: 唐驳虎 凤凰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伊朗多家媒体称,革命卫队空天军指挥官阿米尔·阿里·卡吉扎德、防空部队指挥官古拉米·阿里·拉希德、防空部队副指挥官穆罕默德·贾法尔·阿萨迪也遭到摩萨德暗杀身亡。
但如果没有美军支援,特别是如果美不向以色列提供钻地炸弹和为以色列战机续航加油,以色列对部分深埋地下的伊朗核设施的袭击可能只会造成有限破坏。
两相对比:时隔44年的技术与政治变化
与1981年相比,时隔44年,以色列本次空袭呈现出几个显著不同:
首先是技术复杂度更高:1981年的奥西拉克反应堆为地面设施,易于识别和打击;而伊朗的主要核设施如纳坦兹、福尔多均位于地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深处,防护等级极高。以色列必须依赖高精度情报、电子战干扰、以及穿透型武器才能实现有效打击。
另外,1981年的技术条件,以色列当时用的还是传统无制导炸弹(俗称“铁炸弹”),由飞行员冒风险穿越伊拉克雷达、防空导弹、高炮防空网。凌空抛射命中目标。
此次袭击不仅依靠传统战机,还结合了F-35隐身战机、空射弹道导弹(如“蓝麻雀”ALBM)、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协同作战,显示出以色列对远程纵深打击的高度整合能力。
当然,以色列此次面临的政治风险也更大。当年以色列仅面对伊拉克和阿拉伯国家的无力愤怒,以色列此次单方面行动可能引发伊朗及地区盟友的大规模报复,甚至波及美军在中东的存在。
另外1981年以色列虽遭联合国谴责,但美国仍保持默许态度;而此次空袭发生在美国与伊朗重启核谈判的关键阶段,白宫明确表示“未参与行动”,并担忧局势失控。
导火索: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引爆局势
此次突袭并非毫无征兆。6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宣布伊朗违反其核保障义务,这是近20年来该组织首次作出此类裁定。
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会议上,以19票赞成、3票反对(布基纳法索、中国、俄罗斯)、11票弃权(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表决结果,正式认定伊朗违反了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下的保障义务。
IAEA报告显示,伊朗持有的60%丰度浓缩铀总量已达128.3公斤,理论上可在两周内提纯至武器级,足以制造3枚核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