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5 | 来源: 投资界 | 有4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喝什么,是中国人永远的命题。”过去一段时间里,奶茶、咖啡、小酒馆的飞速扩张创造了最大的加盟风口。从早年间“小酒馆第一股”到几年前咖啡混战,不少品牌扩张在市场上形成了行业火热的共识,反之又创造了更多行业需求。
最近,排队IPO的新茶饮把这波造富效应推向高潮。赛道竞争激烈,几大茶饮品牌在短时间内借助融资迅速扩充门店,而这些“万店”神话背后是千万个加盟商的支撑。以规模最大的蜜雪冰城为例,4.6万家门店就有90%由加盟商运营。
事实上,一部分人确实赚到了钱。一位长期关注现制饮品的行业人士郭玲提到,最早入局,并有一定餐饮经验的加盟商们在持续盈利。
“这个行业里20%的加盟商赚了80%的钱。”郭玲进一步分析,大型加盟商有更多资源和资金以供周转,他们拥有专业人员选址,已经把加盟做成了体系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利滚利”。
还有人曾观察到更极端的情况,一些二三线城市商场里,除星巴克以外的所有连锁品牌店都来自同一个老板,偶尔逛一趟商场,还能偶遇老板巡店。
“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入局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毫无准备的‘小白选手’一定是陪跑”而这些或许才是属于刘彤们的故事。
失败启示录
投资界和几位宣告“破产”的店主聊过后,总结出三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倒闭原因:门店选址不当、预算不够、同行竞争激烈。
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门店选址问题。“选址是门复杂又专业的活,人流量、店面租金都只是最基础考量因素。”以江云的小酒馆来看,虽然写字楼附近有不少上班族,但小酒馆偏场景消费,很多人下班后并不想在公司附近逗留,这是他和同伴都忽略的前提。
此外,不少人低估了门店的回本周期,尤其中小加盟商们往往还没有充分调研就开始投入,然而除了前期店面转让、设备购买等大额资金花费,后期还有门店租金、员工薪资、原材料等持续投入,如果没有维持一年甚至更久的现金流周转,门店通常面临倒闭。
面对周边激烈又低价的竞争,如果没有大品牌加持又不具特色,往往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定性为“失败案例”。在一些咖啡奶茶店主的自述中,就有受到“外卖大战”冲击而倒闭的案例。
“开一家现制饮品店看似是这个时代门槛最低的创业项目,但里面的坑也最多。”一位从业者总结说。
另一边,狂欢仍历历在目。以新茶饮为例2025年半年内,四家新茶饮品牌相继IPO,无一例外全部开盘大涨,至此,IPO终点已经聚集了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六大头部品牌,而引爆港股的蜜雪冰城如今总市值已冲破2000亿港元。
新茶饮IPO造富潮吸引着一波又一波人驻足,也让不少从业者开始期待咖啡的IPO之路。
然而风口之下,关店潮和亏损也同样到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今年2月,喜茶宣布暂停加盟,号称“打响反内卷第一枪”。喜茶方面对投资界回应称,目的是为了回归品牌;几个月后蜜雪冰城也发布一则新门店调整通知,并给出了调整细则,曾有人判断,满足条件的加盟商占比不到10%,这也就意味着蜜雪冰城一定程度在放缓加盟。
此前一段时间里,投资人判断是否投消费的两个关键原因造血能力、万店模式。在最近交流中,一位消费VC朋友提到一个观点:如果一家店的净利润能够达到一定水平,即便不进行大规模扩张也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盈利模式,并且实现稳定盈利,那么这同样是一个投资方向。
正如前文提到,奶茶、咖啡、酒馆三件套,一定程度上是品牌们抢占市场时带来的风口。风起时,大批资金与加盟者涌入,如今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潮水开始退去,总有一批人成为了无声的牺牲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