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月,顧客在上海的泡泡瑪特商店挑選Labubu。 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有跡象表明,壹些海外的Labubu粉絲正在更多地接觸其他中國產品。在Reddit上,用戶們交換了在全球速賣通和其他中國電子商務平台上訂購玩偶或服裝的技巧。他們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表示擔憂。
去年,30歲的蘇·奧從澳大利亞來到上海,部分原因是為了尋找Labubu娃娃(它們已經售罄),如今,她想在今年晚些時候再次前往中國。她想看看其他城市,購買更多她發現的中國服裝品牌。
她說,她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們也是這樣,“在(Labubu)熱潮後,肯定是對中國有了更正面的看法”。
但對其他喜愛Labubu的人來說,這個玩偶的中國血統似乎並不重要,甚至被忽視了。(事實上,雖然泡泡瑪特是壹家中國公司,但這個角色本身是由壹位在荷蘭長大的香港藝術家設計的。)在西方市場,泡泡瑪特與迪士尼和漫威合作。
壹些中國社交媒體用戶開玩笑說,這個玩偶在美國如此受歡迎——人們在商場裡排起長龍——是因為那裡的人不知道它是中國的。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同Labubu本身的魅力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似乎是它巧妙的營銷方式:它的稀缺性,它經常使用“盲盒”包裝——買家不知道他們收到的是幾個精靈中的哪壹個。
即便如此,福建省華僑大學研究中國海外信息的教授黃日涵說,中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日益增長的存在本身就是壹種軟實力。他指出,泡泡瑪特、騰訊或阿裡巴巴等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辦公室雇傭了不同國籍的員工。
黃日涵說,中國最大的軟實力成功來自於年輕的中國企業家擁有參與全球和試驗的自由。泡泡瑪特的首席執行官王寧只有33歲,他說他希望該品牌能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
本月,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壹家泡泡瑪特商店。 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我是認為,政府在文化產品或領域的創造上,更多的是應該給他麼壹些松綁,”黃日涵說。
的確,中國軟實力工作面臨的壹個更大的挑戰可能是,中國當局是多麼迫切地想要得到這樣的實力。官方壹再呼吁提升軟實力,這表明他們相信,只要政府足夠努力,潮流是可以制造出來的。
有時,這種急切的態度可能只會令人生厭(《人民日報》最近壹篇名為《何以“酷中國”》的文章宣稱:“‘酷’,年輕人愛用,表達先鋒、前衛、新潮的意思”);或者帶有宣傳色彩(另壹篇文章稱,中國的“酷”來自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的口號)。
政府的參與,無論是真實存在還是給人留下了這種印象,也可能更直接地引起反感。去年,壹家中國公司在向海外流媒體推廣大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時,指示他們避開“女權主義宣傳”或新冠病毒流行等話題——這些都是被政府嚴格審查的詞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