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来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留学生 | 字体: 小 中 大
那一年,他种下了一粒中国的种子,如今它在非洲开花了
清晨,长沙的天空飘着细雨。
一位来自非洲的农民,双手捧着一袋稻米,站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他轻声说:“袁老师,我来看您了……这是我们农场今年的新米。”
他叫穆萨·达博,冈比亚玛诺农场的农场主。今年47岁。
而这袋稻米,来自地球的另一端,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次在冈比亚大规模试种成功的结晶。它跨越了海洋、语言与文化,承载着一位农民最朴素的心愿——把粮食种出来,让家乡不再挨饿。
墓碑上镌刻着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穆萨看着它,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知道,这不只是袁老师的信念,也已经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穆萨的故事,没有一帆风顺的开始。
2019年,正在美国工作的他因父亲去世,回到冈比亚继承家业。但他迎来的不是稻浪翻滚的乡野,而是一地荒芜与失望。没有技术,没有机械,他种的第一批水稻全军覆没:稻谷被雨水泡发,连收割都得靠“油桶打谷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