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斯克 | 字體: 小 中 大
諾蘭通過意念玩游戲
在植入The Link之前,諾蘭想用電腦,只能用語音指令,或者用嘴叼著觸控筆操作觸摸屏。而有了The Link就方便多了,基本上保持了“自主運動”的自然性。
關於效果評估,布朗大學神經重症監護醫生和神經科學家利·霍赫伯格說的話很耐人尋味:“如果參與者不能確切地告訴我們他們是怎麼做到(動作)的,那就證明我們做對了。”
畢竟,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運動”早已成了人類完全不假思索的“本能”。
零號病人
手術後壹個月,諾蘭就遭遇了“嚴重技術問題”。報告顯示,連接他的大腦神經元的電線有85%已經“縮回”或斷開。
事實證明,顱骨內的神經元活動比科學團隊預想的多叁倍,這可能是電線斷開的原因之壹。壹開始,Neuralink打算把電線植入更深的部位,之前是3到5毫米深,現在想植入8毫米深。但是,FDA法規不允許“額外加深”,團隊只能通過遠程軟件更新解決了壹部分問題,比如修改“記錄算法”,來提高設備對神經信號的敏感性。
根據Neuralink的說法,最新的調整導致BPS(每秒比特數)的快速和持續改進,現在已經優於初始表現。
Neuralink科學家正在測試設備/圖源:Neuralink
諾蘭的反饋也驗證了這壹點。他在視頻演示中展示了移動光標的能力,還打破了速度記錄。不過,有些修復依然需要發揮創造性。Neuralink工程師創建了壹個新系統,諾蘭將光標懸停在原地0.3秒,替代之前的單擊操作。
他並沒有氣餒。他認為自己所經歷的壹切都有壹個高尚的目的:為幫助他人,促進新技術的完善。“這項研究的重點,就是找出什麼有效,什麼無效,”諾蘭說。Neuralink收集的數據,總有壹天可以幫助癱瘓者復健,或者幫助盲人“看見”世界。
因為諾蘭是幸運的。2023年9月,諾蘭的朋友格雷格打電話來,說Neuralink的人體試驗要開始了。諾蘭說,他知道馬斯克,知道特斯拉和Space X,但不知道Neuralink是什麼。
格雷格說,就是在大腦裡放壹個芯片,人們就可以控制電腦或者其他設備。諾蘭想,“聽起來很酷,為什麼不呢?”他之前給大型脊髓損傷研究數據庫提交過求助申請,但是石沉大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