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來源: 劉曉博說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美股 | 字體: 小 中 大
牆內自媒體劉曉博說財經文章:股市將發生重要變化!
騰訊、阿裡、小米、美團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將有很大機會回歸A股,騰訊更有可能搶得頭籌。
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這是深圳特區45歲生日(8月26日)到來之際,國家送給深圳的大禮包。
大禮包內容非常豐富,大家最關注的是這壹條:
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坊間出現了不同的解讀。
壹般認為,應該包含騰訊、聯想集團、小鵬汽車、優必選、越疆、萬物雲等企業,它們都是大灣區的企業,目前在香港上市,尚未在深圳上市。還有人認為,這段話從語義上沒有排斥香港本地企業,比如港交所、香港肆大家族的上市公司等。
6月12日,國新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的領導解讀“意見”。
現場有10家媒體的記者提問,遺憾的是,沒有人問“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具體含義。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在發布會上主動解釋了壹句:
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存托憑證,
允許符合條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在境內注冊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很明顯,要想在深交所以股票方式上市,必須是“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在境內注冊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
在香港或者其他海外地區(比如開曼群島)注冊的企業不能在深交所直接上市。
所以嚴格地說,無論是騰訊、阿裡、小米、美團、京東,還是港交所、長實集團、新世界集團、都無法在深交所IPO。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解釋還有這句話: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存托憑證。
也就是說,騰訊、阿裡、小米、美團、京東這些企業,是可以通過發行存托憑證的方式在深交所上市的。
在發行存托憑證上,只要求在港交所上市,沒有限制企業必須注冊或實際運營總部在大灣區。
我覺得,這裡面還有壹個沒有正式說明的限制條件:必須是紅籌股、中概股。
純粹的外資企業,是很難到A股上市的。中國股市現在還比較低迷,有限的紅利肯定是要給國內企業,給實際業務在內地的企業。
當年上海想搞國際板,後來胎死腹中,就是因為中國資本市場“解放全人類”的時機遠未到來。先把國內企業、投資者安頓好,才是人間正道。
那麼,什麼是存托憑證?
存托憑證(Depository Receipts,簡稱DR),又稱存券收據或存股證,是指在壹國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海外公司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中國股市的存托憑證,可以稱之為中國存托憑證,英文簡稱就是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
可以把它理解為壹種間接買股票的形式。它的好處是可以簡化流程,提高發行效率。
阿裡等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就往往采取存托憑證方式。
具體操作上是這樣的,發行多少存托憑證,就需要把對應的普通股存放在托管銀行凍結起來(類似發鈔儲備)。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是存托憑證,不是股票。但對於投資者來說,感覺不到任何區別。
深圳和上海交易所早在幾年前,就都公布了《與境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上市交易暫行辦法》,為騰訊、阿裡們回歸A股修建了通道。
中概股公司當年為了規避互聯網行業監管要求、引進外資、並在海外上市,都搞了“紅籌股模式+VIE架構”。
所謂“VIE”架構,是指境外上市主體(注冊在開曼群島等地)通過協議控制境內運營實體,而非直接持股。WFOE(外商獨資企業)與境內實體簽署獨家服務協議、股權質押協議等,實現利潤轉移和實際控制。
這樣的企業要在A股上市,就要傷筋動骨,還涉及到國際投資者的利益,困難極大。通過存托憑證(CDR)方式,特別是“互聯互通型CDR”方式上市,就簡單很多。
根據規定,發行“互聯互通型CDR”需要企業在申請前120個交易日收盤價平均市值不低於200億人民幣,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滿 3 年,申請上市的中國存托憑證數量不少於 5000 萬份,且對應的基礎股票市值不少於人民幣5億元。
這對於騰訊、阿裡、美團、京東、小米們,當然不是問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按照目前的規定,不是所有投資者都可以買賣CDR的。
門檻是證券賬戶資產達到50萬(申請前20個交易日平均),參與證券交易 24 個月以上,不存在嚴重的不良誠信記錄等。
CDR交易中也有漲跌停板,目前是10%。全天休市達到或者超過7日的,後首個交易日的漲跌幅比例為20%。
到目前,國家只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為“互聯互通型CDR”開了門,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騰訊、阿裡、美團、京東、小米們都跑到深交所發行CDR了,沒有人去上海證券交易所了。
肯定不會。
在金融政策上,凡是深圳有的,上海壹定有;上海有的,深圳未必有。
而且上交所也早就發布了《與境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上市交易暫行辦法》,開通了跑道。
事實上,上交所已經有壹家以CDR方式上市的企業了,這就是代碼為689009的九號公司,它的簡稱上帶有WD的後綴,W代表表決權差異,D代表是以存托憑證方式上市。但它不屬於互聯互通型CDR,因為它沒有在海外上市。
我的判斷是:
1、中概股、紅籌股通過CDR方式回歸A股,不僅限於深交所,上交所稍後也將開展這項業務。
2、騰訊大概率會在深交所通過CDR方式上市,而且有可能拔得頭籌;而阿裡總部在長叁角,大概率在上交所發行CDR。
至於京東、小米、美團等在哪裡上市,要看企業意願和管理層安排,壹般來說上交所優勢地位略微明顯。雖然在股票交易額上,深交所壹直壓制著上交所。
中概股、紅籌股企業回歸A股,有以下幾個好處:
第壹,激活A股市場,方便老百姓購買,也方便社保基金、第叁支柱養老保險配置。
此前,相當壹批中國優質企業海外上市,投資者買起來不方便,這是很不正常的。後來雖然有了港股通的渠道,但還是買不到壹些企業的股票,比如拼多多、京東。港股和內地股市交易時間也不完全不壹致,很多時候買不了,賣不出。
第贰,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遏制外匯流失。國內市場買不到中國優質企業股票,就會有人到境外開戶,把錢轉移出去。如果能買到,可以減少外匯流出的壓力。
第叁,降低美國讓中概股退市的風險。當美國看到中國為中概股准備了香港上市+內地CDR上市的渠道後,會覺得讓中概股退市沒意思了。
中概股、紅籌股的回歸,是A股的利空嗎?
不壹定。
看起來是市場擴容,但也帶來了新的題材,可能吸引更多資金入市。
對於壹些垃圾公司來說,是利空。因為好股票、好公司多了,李鬼們的市場自然就少了。
整體來說,中概股、紅籌股回歸是好事。
另外,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的經濟數據。消費數據有所反彈,跟消費補貼應該有關系。
但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銷售和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速,都是回落的。
統計局相關人士還表示:
1、中國政策工具箱的儲備充足,宏觀政策留有後手,可以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積極應對,將繼續為經濟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2、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是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就業主體人群的失業率保持穩定,青年人失業率連續叁個月下降,就業形勢延續了穩的態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