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来源: 华尔街见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美股 | 字体: 小 中 大
过去十年,中国top-10市值企业的年均更替率仅为12%,显示出龙头企业的“粘性”和竞争优势。
高盛对超过7000家中美上市公司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资本支出、研发投入和集中度这三大因素与股票后续回报率和市场份额代表性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这意味着已在行业内占据利润池、资本支出和研发主导地位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在未来保持甚至扩大领先地位。
AI驱动赋予新动能,海外扩张提升盈利潜力
高盛还特别提及,AI技术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大型民企凭借其客户基础、数据积累和投资能力,在AI投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据报告估算,AI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在未来十年每年推动中国企业盈利增长2.5%,而民营企业在其定义的AI-科技宇宙中占比高达72%。
高盛对1300多份财报电话会议的文本分析显示,民营企业主导的科技行业(如媒体、软件、IT服务和医疗)对AI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同行。预计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数据,正在拥抱新AI技术并致力于重塑商业模式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长期赢家。
此外,中国民营企业正引领“走出去”战略。
报告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海外销售占比从2017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17%。由于海外扩张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如劳动力、生产设施和营销),拥有强大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企业更具优势。
高盛指出,部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如比亚迪的海外毛利率达30%)。投资者应聚焦具备全球化能力的头部民企,分享其规模经济和盈利提升的红利。
估值洼地与资金回流的双重利好
高盛指出,尽管基本面持续改善,但中国“民营十巨头”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报告显示,“民营十巨头”的平均交易估值为13.9倍12个月预期市盈率,较MSCI中国指数仅有22%的估值溢价,远低于历史均值,更是大幅低于美国科技七巨头43%的估值溢价水平。
进一步看,若中国民企能获得类似美国的估值溢价,其市场集中度将从11%升至13%,为这些企业增加3130亿美元市值。
近期政策转向和对美国市场多元化的需求,重新点燃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
高盛估计,在496只全球共同基金中,86%对中国股票低配,管理资产总规模达0.9万亿美元。若全球主动基金对中国股票采取等权重配置,可能带来高达440亿美元的潜在流入,大型民企因其规模、流动性和指数权重将最受益。
同时,过去五年中国股票ETF资产快速增长,指数重仓股也将持续受到被动资金青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