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6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有的主播吃东西全程基本无咀嚼,比如5斤牛肉涮熟后硬生生吞进喉咙,并喝下三四斤水,因为这样更容易催吐。他们眼中没有一丝对美食的享受,只剩下说出“我吃了××斤××”后能带来多少惊叹和流量的期待。
采访中,一名深谙吃播“流量密码”的业内人士说:“‘大胃王’吃播能够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快速聚集流量,带货植入效果明显,短期可实现打赏、广告、商品导购等收益,是一条能够快速引流并变现的赛道。”
“大胃王”吃播确实带来了流量:“爱美食××”每次开启直播,在线观众人数都会迅速突破2万人;“邓××”的多期视频点赞量在20万以上,评论在1万以上;每当“大胃王”主播在直播中不断吃进各种带货商品时,其销量总是很好。
也正因此,一些人在健康和流量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然而,流量真的足以弥补暴饮暴食导致的健康损害吗?
近年来,关于“大胃王”吃播博主的健康悲剧不断上演。2021年3月,网红“泡泡龙”离世,年仅29岁,有网民称其长期过度饮食,体重已达320斤。2022年,网红“闻味哥”去世。据了解,其身患高尿酸血症、痛风、尿毒症等多种疾病,但仍选择疯狂进食,且以肉类为主。2024年,24岁的女网红“潘晓婷”在吃播直播时猝死,据报道,其刚结束胃出血的治疗,出院第二天还在不停地吃。
有些主播做吃播时间长了以后,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还有的主播为了保持“大胃王”人设,采取催吐等极端手段,导致身体机能严重受损。
暴饮暴食等行为不仅对主播自身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一方面,这类内容消解勤俭美德,助长资源浪费风,尤其是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容易让他们形成不健康的饮食认知。比如在日本(专题),有中学生模仿“大胃王”哽噎致死。另一方面,过度追求流量的“大胃王”吃播模式,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挤占了正常美食视频的空间,使网络内容趋于低俗化、畸形化。这种“恶性流量”必须加以遏制。应当通过严格监管让内容创作回归本质,从而传递饮食文化、倡导适度享受,让大众真正“食之有味”。
舌尖上的流量狂欢亟须全社会依法共治
席月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形色色的网络直播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消费中,令人欲罢不能。针对“大胃王”吃播行为的批评声音近年来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对舌尖上的流量狂欢亟须从社会治理层面展开理性反思,“大胃王”吃播行为需要全社会依法共治。
在众多的直播行业类型中,吃播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原因在于其中隐藏着“饮食男女”的欲望密码。观看吃播过程,不但可以解馋解压,而且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美食信息,解决“今天吃什么”这个消费者选择难题。从法律上看,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正因为如此,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完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由。但需要明确的是,对吃播行业而言,法律上的这种自由并不是一种完全绝对的自由。
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国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大胃王”吃播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其吃播行为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各种假吃、催吐乃至猎奇式的暴饮暴食,不仅伤害了当事人自己的身体,也伤害了社会公众朴素的饮食心理、饮食习惯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吃播行业在传播良好饮食文化、进行消费者教育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着力培养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拒绝食品浪费。长期以来,国家一直积极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21年颁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是该领域专门立法的一例典型,在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法第三条强调,国家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科学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
当前,依法共治应当成为对吃播行业实施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则。这里的“依法”,并不局限于前述宪法、民法典和反食品浪费法,实践中,还应包括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他法律。这里的“共治”,重点突出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从吃播博主到短视频平台,从监管部门到社会公众,从新闻媒体到餐饮企业、工厂、学校等也都应包含在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