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来源: 爱范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期间,Alexandr 和 Guo 双双登上了《福布斯》「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榜」中的企业科技类榜单。不久之后,Guo 因为在产品愿景和发展路线上的分歧离开了公司,不过,外界也有传闻是被驱逐。
冷知识,在 Meta 宣布收购 Scale AI 后,Lucy Guo 也因持有 Scale AI 的股份,超越现年35岁的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成为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翁。
Guo 走后,Alexandr 继续独挑大梁。
AI 发展三要素离不开算法、数据和算力,大型语言模型(LLM)需要庞大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大语言模型越卷,数据就越值钱。Scale AI 的数据外包工厂开始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通过雇佣数以千计的合同工,负责筛选、标注和清洗数据,再将这些整理好的数据集提供给科技巨头进行模型训练,Scale AI 的客户名单也因此横跨技术公司和传统企业,包括 Waymo、丰田、本田、Alphabet、埃森哲、OpenAI 等。
当然,一路走来,Scale AI 并不全是高光。ChatGPT 爆火后,Scale AI 就频繁出现在国际头版头条上,除了天才少年的造富神话,更多曝光的却是他出格的言论以及压榨劳工等负面信息。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全球最大的数字外包中心之一的菲律宾,至少有一万名工人通过 Remotasks 平台为 Scale AI 提供数据标注服务。
然而,通过数十位现任与前员工的证词,以及平台截图、支付记录、内部通知等材料调查发现,这些劳工的报酬极低、付款延迟甚至无故取消,已成常态。并且申诉渠道几乎形同虚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 年,Scale AI 营收约为 8.7 亿美元,且在被收购前就预期 2025 年收入将翻倍至 20 亿美元,估值有望冲击 250 亿美元。
143 亿美元,一场天价人才「并购案」
在 2025 年之前,Meta 一直是开源模型领域明面上的领头羊,直到年初天降紫微星 deepseek 的出现,打乱了 Meta 的节奏,甚至传出 Meta 员工爆料公司高管薪资比 DeepSeek 训练成本还高的地狱笑话。
仓促迎战的 Llama 4 模型,因为涉嫌作弊,遭到了舆论风暴上的抨击,推理班和最大参数版模型也迟迟不见踪影。技术迟滞,人才流失,产品难产,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依旧挂帅 AI 科研路线,也难以挽回颓势。
很难不说,4 月份的 Meta 陷入了至暗时刻。
选择 AIl In AI 的扎克伯格自然不会收敛自己的野心,其目标是是将 AI 融入公司的所有产品中,包括 Ray-Ban 智能眼镜以及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等社交矩阵。
而 AI 是这当中最重要,也是不容扯后腿的一环。
基于此,我们看到,Meta 最近在挖人方面动作频频,扎克伯格亲自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联系 OpenAI、Google 等公司的研究人员,甚至不惜开出九位数的价格试图挖墙脚。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在遥遥落后于竞争对手之际,扎克伯格越来越频繁地向一个非典型的技术人物请教,没错,正是本文的主人公:Alexandr Wang。
这位 28 岁的年轻人给扎克伯格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就连扎克伯格也开始在内部会议中引用 Alexandr 对 AI 问题的反馈意见,他认为,Alexandr 拥有与多个 AI 研究实验室合作的第一手经验,能准确掌握这些实验室在追求什么样的数据、在如何优化模型。
更重要的是,聘请 Alexandr 领导 Meta 的超级智能团队,也正是扎克伯格本人的提议。
过去一年,扎克伯格也曾接触过其他人选,诸如 Google 的首席 AI 科学家 Koray Kavukcuoglu,以及前 OpenAI 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 Alexandr 身上。
原因之一在于 Alexandr 与 Meta 的首席产品官 Chris Cox 以及其他高管关系融洽。尽管 Scale AI 并不直接参与最前沿的AI模型研发,但 Alexandr 对行业发展路径的理解、对基础能力的掌控,赢得了扎克伯格的信任。
更何况,Scale AI 去年 8.7 亿美元的营收,也充分证明了他出色的业务能力。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次收购本质上就是一次标准的硅谷式的人才收购。大公司以收购为名,实际上是为了雇用一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员工,而被收购的公司在交易后往往会停止原有业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