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来源: 冰川思想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学生,教室
这些抑郁的青少年,他们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早慧”,他们过早地感知了现实水温,理解了某种规则的残酷。
撰文丨青柳
日前凤凰网一个报道,揭开了抑郁青少年的一角。
据凤凰网不完全统计,目前面向休厌学青少年的社区/基地在全国至少有25个。但是25个休学中心,恐怕接不住所有的抑郁青少年。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超过2800万人,占比达30.28%。
另据《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接受调研的1232个孩子患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家庭里,有过休学经历的孩子占53.85%,平均休学次数为1.71次,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首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
从这个统计数据能看出,超过一半的抑郁青少年会休学。但是真正专业休学机构全国只有数十个,加之这些休学机构价格不便宜,大量的抑郁青少年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专业疗愈。
这让人感到很沉重,青少年过得这么苦,而且人还这么多。
01
如果仔细看一下数据就能发现,抑郁、休学的出现,基本就是在进入初中之后。
时间点出现在这里,原因其实很简单——学生开始真正感到升学压力了。小学虽然也有学习压力,但在多数地方,由于小升初和学区房等绑定,孩子其实做不了什么。
但到初中就不一样了,他们开始要面对中考。加之现在有中考分流的政策——“有五成的孩子可以上高中,剩下五成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这几乎是让一个刚刚上完小学的孩子,就要开始“决定命运”了。
所以也没什么好遮掩,现在孩子的压力,绝大部分就是学习带来的。
这已经开始制造出一个个奇葩新闻了。就像前不久的舆论热点,大批中学生连上厕所都是被计划的,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便秘。
而在更早前,大批高中开始放双休,舆论一下惊觉——原来那么多高中生是不休假的,比职场“牛马”还要苦。
图/图虫创意
而从社会氛围来说,我们也很不擅长给孩子减压。
前段时间有关高考的一个新闻是,东莞的家长集体投诉,硬是把张学友演唱会给延期了。哪怕这个演唱会是晚上举行,和高考根本不冲突;哪怕现场和最近的考场有近两公里,地图都要缩放才能看出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