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來源: 華南索羅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牆內自媒體華南索羅斯文章:我們正處於壹場大崩潰前夜。
6月10日,中美倫敦磋商結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倫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達成了壹個將(瑞士的)協議內容付諸實施的‘框架’。”該協議內容包括大幅下調互征的關稅,取消“非關稅”貿易限制措施,以及放寬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和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的管制。
但這只是“中場休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放眼全球,不管是愈發劇烈的地緣政治沖突,還是愈發累積的金融系統性風險,似乎都揭示著背後真相,正如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所說“我認為,更重要、也更需要我們時刻記住的是:我們正在見證的是全球主要的貨幣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緣政治秩序的典型崩潰。”
崩潰並不可怕,全球秩序從舊到新必將經歷不破不立的過程。崩潰本身,就意味著變革和轉向。
轉向的終點在哪?
達利歐給出了11個主要主權國家過去500年權力和財富的相對位置,那根代表著中國的粗壯紅線,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陡峭斜率逼近代表著美國的藍線,還要相交,還要超越,還要繼續向上。
宏觀世界的轉向,總有壹根清晰的明線勾勒出脈絡,但托舉這根明線的,是商業世界每壹個或微小或龐大的個體。大變之年,他們的轉型和走向,更應被關注。
但這條轉型之路並不平坦,至少面臨叁重難題。
達利歐給出了11個主要主權國家過去500年權力和財富的相對位置,那根代表著中國的粗壯紅線,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陡峭斜率逼近代表著美國的藍線。
在經濟增長的主線之外,過去30年的中國經濟還有另壹條暗線。
1
暗線的起點,是1994年。
那是個蕭條的年份,紡織業產能嚴重過剩,此後迅速波及到上游,到了1998年末,全國上下已經有8萬多家煤炭礦井,總產量比全國需求高出12億噸。
改開之後的第壹次產能過剩,來得猝不及防。此後至今,類似的產能過剩,發生了至少肆次。
但那同樣是個充滿希望的年份。《中國的奇跡》初出版,經濟學家林毅夫寫下神預言:中國將利用比較優勢和產業政策,快速累積資本,追趕世界。
7月,壹部融合了荷蘭和法國法律精髓的《公司法》正式落地,被身份和名分拖拽了2000多年的中國商人,終於可以自在奔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