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来源: 独立鱼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更何况,这些年,热爱外国电影的观众们可谓是“苦政治正确久矣”。部分电影不顾剧情合理性,为了政治正确硬塞少数族裔演员的行为,让很多观众养成了极为敏感的神经,一看到类型片+黑人的配置,就开始本能警惕。
但恐怖片或许可以另当别论。在经典的美式恐怖片中,“黑人先死”曾经一度是句广为流传的玩笑(虽然带有歧视意味)。除此之外,也有“金发火辣美女先死”“偷偷亲热的小情侣先死”这种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恐怖片套路。
从这个维度上看,一部黑人主角能活到最后的恐怖片,在诞生之初,其实是“反套路”的存在。只是在政治正确大潮的影响之下,原本有创新和反派意味的黑人恐怖元素,反倒成了劝退观众的理由。
事实上,今天的Black Horror(种族恐怖片、黑色恐怖片)已经成为了恐怖片的一个专门分类。
它与血浆电影、邪典电影(Cult片)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文化、风格的展示,来建造其恐怖的基础。不同于真人版《白雪公主》将白人主角直接替换为棕色皮肤的生硬改编,黑人恐怖片往往都出自黑人创作者之手,主演也都是黑人,力图通过各种隐喻来深入探讨非裔美国人的现实处境。比起常规的恐怖电影,它往往会有更多心理层面的细节表达。
《罪人》中,对于种族议题的呈现,也是隐晦且克制的。电影前半部分对此有段举重若轻的处理:双胞胎兄弟之一的男主角,走进一家亚裔夫妻开的食品店,店里全都是黑人顾客。随后,男店主让女儿去对面店铺喊妈妈过来,镜头跟随女儿的背影走向对街,店铺里购物的顾客全是白人。导演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去展现白人如何欺负黑人,只是用半分钟不到的篇幅,拍了一条街道。黑与白,泾渭分明,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罪人》之前,把黑人恐怖片类型真正带入主流大众视野的,大概是201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逃出绝命镇》。这部电影上映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名为“种族主义、生存和黑色恐怖美学” 。主讲教授Tananarive Due认为,“黑人的历史本身就是黑人的恐怖。”
黑人恐怖片所传达的,正是非裔美国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少数族裔群体如何应对现实社会中的偏见与暴力,如何处理群体性的历史创伤。在这样的表达语境中,“吓人”与否,早已不再是评判恐怖片的第一指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