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来源: 独立鱼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世界上有超现实的恐怖,譬如鬼魂、恶灵、半夜突然动起来的玩偶,自然也就有“现实的恐怖”,譬如偏见、暴力、历史伤痛。黑人恐怖片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作为观众,其实不必太在意这一标签。毕竟恐怖片能够讨论的话题本就是多种多样的,种族歧视只是其中之一。像去年轰动戛纳电影节的电影《某种物质》,也是通过身体恐怖和喷洒血浆的表现手法,探讨性别困境下的现实议题。
而在中国本土,即便是对于恐怖片里最虚无缥缈的鬼魂元素,大众也会有一个普遍认知:往往是在现实世界遭受不公对待的人,死后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怨气。
无论对于哪个族群来说,恐怖与现实,都是一体两面。
去除争议之后
抛开争议之后,问题来了:如果我是一个不太懂历史知识,也没那么懂恐怖片的普通观众,这部电影还剩下什么看点?
这也是《罪人》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即便抛去恐怖片和种族议题的标签,它依然算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甚至,去除掉庞杂的历史文化元素干扰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用了一套很精巧的方法,讲述了一个关于“要不要坚守自我”的朴素的故事。
在影片一开头,导演就给出了电影的基础设定:天才的乐手能够通过音乐召唤亡灵、穿越古今。这位天才乐手,就是双胞胎兄弟的堂弟,“牧师男孩”萨米。
年轻的萨米天赋异禀,被哥哥们称为“三角洲最好的蓝调乐手”,但在他的牧师父亲看来,玩音乐不过是旁门左道,还有可能招来邪恶的魔鬼,把灵魂献给主才是正道。萨米不顾父亲的反对,去参加了蓝调酒吧的开业演出,也的确通过歌声引来了吸血鬼。后半夜,在和吸血鬼的搏斗中,萨米绝望地念出了父亲教的祷告词,却对吸血鬼没有半点作用,最终,他只能举起吉他,用上面的金属装饰削开了吸血鬼的脑袋,萨米得以逃生。
这一情节的意义,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台词中其实已经有所铺垫。比萨米更为年长的黑人钢琴演奏家“瘦子”,在谈起蓝调音乐时骄傲地表示:
“蓝调不像宗教一样是白人强加给我们的,蓝调是我们从家乡带来的。我们的音乐无异于一种魔法。”
白人的宗教信仰没有拯救萨米,但家乡的蓝调吉他救了他。
这个精心安排的隐喻,不仅道明了音乐之于黑人的意义,也让萨米完成了属于他的成长。要知道,蓝调音乐本就发源于自黑人佃农在三角洲摘棉花时的号子。表面上,它是萨米热爱的音乐梦想,更深的含义,则是象征整个黑人族群血脉中的文化共鸣。
电影最后,萨米跌跌撞撞走进父亲布道的教堂。父亲严厉呵斥他,让他以上帝之名放下吉他,经历了惊魂一夜的萨米紧握着吉他始终没有松手。最终,他去往了更广阔的天地,成为一名蓝调音乐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