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来源: 独立鱼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你可以把这个结局解读为一个黑人小伙的自我实现,也可以引申为导演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面对主流文化的“邀请”乃至同化,少数族裔该如何应对?
电影的吸血鬼元素并非只是噱头,导演利用它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有趣的加工。
比如在西方文化里,吸血鬼身上有一条“需要被邀请才能进屋”的铁则,这条规则在电影中被巧妙地用于和黑人遭受的种族隔离形成互文。黑人双胞胎开设的爵士酒吧宛如一个自得其乐的乌托邦,屋内是热火朝天的歌舞,屋外,吸血鬼们正亮出冰冷的獠牙。一座屋子,隔开的是不同的文化。
是选择放弃阵地、走进黑夜,还是像萨米一样坚守到底,杀出个黎明?两种态度,都对应着少数族裔在现实世界里的具体选择。
而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是导演没有非黑即白地去审视这两种选择,反而“放飞自我”,试图用超绝的想象力给出一个开放式的答案,
也就是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印象最深刻、最津津乐道的那段长镜头,它出现在当晚萨米弹吉他一展歌喉的时刻。
当熟悉恐怖片套路的观众正惦记着吸血鬼即将现身的危险时,导演却突然将16:9的电影画幅拓宽到占满了整个屏幕。然后,你会看到来自不同时代和种族的音乐和乐器轮番登场:非洲鼓点、迷幻电子、京剧、说唱、放克……突然一起涌现出来,穿越古今,汇聚在酒吧里。篝火燃起,屋顶被付之一炬,用来隔开不同族裔文化的谷仓墙壁消失了,所有人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纵情歌舞。
在这个文化日渐割裂的时代里,这样的图景无异于一种梦幻的想象。但至少,它为黑人恐怖片提供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除了黑与白的彼此撕咬,除了回望伤痛和坚守阵地,还可以用文化本身去作为弥合不同族裔之间的工具。
《罪人》能在争议中收获黑人观众以外的好评,或许也意味着,那座谷仓的大门,已经被推开了一条窄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