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4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北京出台條例,明令禁止官場酒文化。地方當局紛紛跟進,多地推出更嚴格的升級版“禁酒令”。這在輿論場掀起波瀾,被指層層加碼。有網友嘲諷道:壹個人吃飯是享樂主義,兩個人是亂搞男女關系,叁個人就是拉幫結派。
“禁酒令”近日在中國成為熱詞。“體制內聚餐遇‘緊箍咒’,3人以上就違規?”、“公職人員下班後能和同事聚餐嗎”、 “公職人員必看!八小時外同事聚餐,這些紅線千萬別踩”……類似標題和新聞出現在各大媒體平台上。
所謂的“禁酒令”是基於5月18日中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修訂後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此前發生了數起中國官員飯局醉酒死亡事件。《條例》強調“強化厲行勤儉節約”,明確公務接待“煙酒全禁” 。此後地方紛紛跟進。壹些地方推出了更為詳細、更為嚴格的規定。例如,壹些消息指,有地方已經勒令“公職人員叁人以上不能聚餐”,避免拉幫結派、搞小圈子。
據中國媒體6月17日報道,新“禁酒令”後7家白酒股跌超10%。微博網友戲稱,“貴州茅台最大的敵人就是禁酒令”。
不少人為中國餐飲業以及疫情後本來就有些疲軟的消費擔憂。也有網友抱怨個人生活受到過度幹預,表示以後“吃個飯都要自證清白”。
壹條高贊評論這樣嘲諷道:壹個人吃飯是享樂主義,兩個人吃飯是亂搞男女關系,叁個人吃飯是拉幫結派。還有網友認為這些規定“矯枉過正”,稱其本質是“層層加碼”。
據路透社報道,壹位肆川的公務員說,她的同事被要求下班後必須直接回家;另壹位安徽公務員說,她所在的辦公室最近開始實施每日酒精測試;甘肅的壹位公務員表示,被要求學習壹份列出20種應避免的聚餐類型的清單;武漢的壹名國企員工則被告知不得與其他部門的同事、領導壹起吃午飯,即便是邀請來食堂吃飯也不行;有安徽公務員甚至表示,當地紀檢委打來電話,要求其背誦規定,否則就向上級匯報。
不過並非各地公務員的反饋都是如此。北京、廣東和重慶的叁名公務員告訴路透社,他們的單位並沒有過度執行規定。還有壹些人對路透社表示,他們對這些規定表示歡迎,因為討厭被逼參加飯局、陪領導喝酒。
中國資深媒體人、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關注了“禁酒令”,他6月16日在微博上發帖稱,新規被“壹些低級紅高級黑故意誇大,制造輿論誤讀和緊張”,據他了解,“禁酒”只適用於工作和值班時間,所謂“禁止聚餐”同樣是無厘頭,“公務人員只要是花自己錢與親朋好友聚餐,根本不成問題”。“……有少數人在網上編‘禁酒’或‘禁餐’的段子,大多是為了流量的輿論投機和惡搞。”
路透社在報道中援引分析人士表示,最新條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長期以來反腐敗、重視黨紀的作風壹脈相承,但也表明之前的管控措施不夠有效。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對路透社說,“公務員的酒局文化確實相當嚴重,但他們還沒有找到好的應對辦法,所以只能實行‘壹刀切’政策”。
在知乎平台“如何看待多地推出升級版禁酒令”的提問下,有網友指出,這件事“其實是中國官僚體系中再普遍不過的‘運動式治理’的又壹例證罷了”。
值得壹提的是,這並非中國官場第壹次推出禁酒令。很多地方和部門早就已經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公務活動全面禁酒。
(示意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