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18 | News by: 留美学子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录音当天,他特意带来宋代瓷瓶复制品摆在录音棚,“要让歌者触摸到词中的温度”。这首跨界经典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音乐遗产”亚洲代表名录。
陈彼得#Velu Peter Gana ...
慧眼识才的幕后推手
作为金牌制作人,他坚持“以心制乐”。1980年发掘蔡琴时,力排众议让她用低音演唱《恰似你的温柔》,甚至抵押房产筹集制作费。
蔡琴含泪追忆:“他说‘你的声音里有岁月的质感’,这句话支撑了我整个演艺生涯。”他创立的“古韵新声”工作室,更培养出童安格、黄舒骏等乐坛中坚。
归乡之路:用音乐架设彩虹桥(1990-2020)
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1991年春天,陈彼得手持台胞证踏上暌违42年的故土。在成都老宅废墟上,他捡起半片青瓦带回台北,次年以此为题创作《瓦片》。
这首歌开启了他“音乐寻根”的旅程:
1994年 在西藏采风三个月,创作《经幡》献给高原盲童学校
1998年 于长江洪灾现场谱写《诺亚方舟》,募得善款千万
2008年 汶川地震后深入灾区,用羌笛元素创作《春回》
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时,陈彼得在欢迎晚宴上即兴弹唱《月是故乡明》。
2019年国庆,76岁的他背着吉他在天安门广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视频点击破亿。老友阎肃生前评价:“他的音符里流淌着长江黄河的合唱。”
暮年星火:锦江边的音乐传灯(2020-2025)
定居成都后,陈彼得化身“音乐传灯人”:
在社区开办免费音乐课,手写教材《人人可作曲》,疫情期间创作《樱花诺》,成为方舱医院医患合唱曲,82岁生日当天发布最后一支单曲《归帆》,歌词写道:“此身化星火,点亮归航的船”
今年3月住院期间,他强撑病体为四川音乐学院学生在线授课。学生李薇展示手机里珍藏的视频:“老师插着氧气管哼唱新旋律,说‘这段留给你们完善’。”
永不终曲的音乐人生
在陈彼得书房钢琴上,摊开着未完成的乐谱手稿,最后一行小字写着:“请把骨灰撒在台湾海峡中线,那里离两岸的家都近。”
当《一条路》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听见嘉陵江与淡水河的合鸣,看见音符化作跨海的星桥。
这位82岁的音乐赤子,终与他的家国长梦永恒相拥——曲未终,人未散,他只是循着星河,去更远方写歌了。
在告别的时刻,让我们用他《无言的结局》中的一句歌词送别这位音乐诗人:"有些故事不必说给每个人听,有些旋律会自己找到知音..."陈彼得先生,愿您在天堂继续谱写美丽的乐章。-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