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8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饃王
編輯/章魚
北京的夏天,說來就來。
騎電驢上下班的老G已經被高懸頭頂的太陽曬黑了兩層,但他的心裡卻美滋滋的。只因為:
初夏的北京山區,是戶外玩家的天堂。
然而,當他在大雨洗滌後的周末約曾經的徒步搭子出山時,卻被對方婉拒。搭子說現在最時髦的運動已經不是露營徒步了,而是“跳泥坑”。
搭子嘴裡的泥坑運動,還有壹個非常古希臘的名字:
斯巴達勇士賽。
拋棄徒步
中產都去「斯巴達」了?
斯巴達勇士賽,實際上是壹種“越野障礙跑”比賽。
參賽成員們需要在5到10公裡不等的路程內,翻過各種官方准備的高難度障礙,最後到達終點。
這個官方介紹生澀難懂,咱們可以粗略地把它理解為:
男生女生向前沖·荒野版。
〓 圖源:小紅書用戶kellychen
旁觀斯巴達勇士賽,人們總是難免困惑:
這到底是少林寺的武僧修行,還是特種兵的日常訓練?
橫向有攀岩,繩網,梅花樁;縱向有雲梯,木板,飛身渡。
別說普通上班族了,就連馬戲團在職飛人看了都得先熱身贰拾分鍾。
〓 圖源:小紅書用戶@sashimi
泥坑憋氣、鐵網匍匐、火圈突圍才是斯巴達的精髓。
〓 如此震撼的第壹視角
參加斯巴達的大多數時刻,都是狼狽的。
看到這有朋友可能想問了,這斯巴達勇士賽競技屬性還這麼強,不能像徒步那樣攢壹堆裝備來豐滿行程。
看起來和中產活動壹點也不沾邊啊?
那你算是把主辦方和中產都小瞧了。
對於中產來說,用來彰顯身份的不僅有“身外之物”,也可以是身體本身。
從勇士賽起點的合影就能看出點門道:
雖然拾幾個人湊不出壹件上衣,但能擠出贰拾幾塊胸大肌。
〓圖源:斯巴達勇士賽微博
體態優美,體能豐沛,正是中產擺脫“打工”標簽的竅門。
有人為了能在開賽當天保持好狀態,提前壹周開始高強度有氧。
有人更是為了肌肉能在比賽當天“拉絲”更明顯壹點,提前叁天就開始斷液。
即使犧牲“性能”,也要保全“外觀”。
更何況,參賽人員身上的裝備雖然少,但細節多呀!
看著普普通通壹個純色發帶,翻過來壹看,lululemon,價格百元往上走。
有朋友比賽全程揣著手機的防水腰包,離近了看,始祖鳥的logo在上面傲然聳立。
又是千元起步。
〓圖源:小紅書用戶@大鳥大
更別提腳上踩著的昂跑、HOKA、薩洛蒙的朋友們了。
小豬佩奇都知道踩泥坑要穿雨靴,他們倒好,壹個接壹個往泥裡跳的背影,自信得像辦了洗鞋店的終生榮譽會員。
顯然,真正懂行的人都不用再往衣服褲子上看,就已經識別出大家身上散發著的“同類”氣息。
要知道,真正的中產都是把跑鞋當“日拋”穿的:
〓 圖源:小紅書用戶@而雨正落在奇特的公路上
而對於斯巴達比賽的主辦方來說。
他們在給中產創造情緒價值這塊,可能比搞障礙賽還專業。
斯巴達勇士賽看著生猛,其實並強制要求所有參賽者都在泥坑裡馳騁。
它的賽制組別分為“競技組”和“公開組”兩種,前者專門面向障礙賽的深度用戶,不僅在計時方面更加嚴格。還有著國際互通的“競速榜單”,可以讓高手們時刻知道自己在全球斯巴達愛好者中的總排名。
〓圖源:小紅書用戶@愛運動的考拉與拉菲
而後者“公開賽”的性質,那就完全不同了。
在這個公開賽制裡,你不僅可以靠做“波比跳”等補償運動,來跳過完成不了的項目。
還鼓勵參賽者之間團隊協作,來幫助體力稍弱的朋友完成高難度項目,“猛男大轎”“友情鐵手”這種溫馨場面在泥坑裡屢見不鮮。
〓圖源:小紅書用戶@耗先生
除了鼓勵選手之間的社交之外,在每個項目旁邊還有專業攝影師嚴陣以待。
隨時確保你泥濘中美麗的肉體和堅毅的眼神,能夠被記錄和流傳。
最有名的,還是比賽結尾處壹米多長的“火坑”。
盡管燃燒著熊熊烈火,但單從運動難度上來說,也許是全程最簡單的項目,可謂是有腿就能過。
〓圖源:小紅書用戶@蘇打
但從視覺效果上看,那就不壹樣了。
沾染泥水的野性臉龐,充滿侵略性的動態,再加上爆燃篝火給予的天然打光。
把這張照片發到朋友圈的同時,你在大家眼裡就已經不是人了。
而是涅盤重生的鳳凰,當然也可能是被燙到跳腳的雌鷹。
〓圖源:小紅書用戶@上官小紫紫
也正是因為這壹手給中產提供情緒價值的能力。
讓斯巴達勇士賽也是不負眾望,把這門“泥坑”生意做成了億元級別的市場。
月入拾萬
才能實現「斯巴達」自由?
在億元市場的幕後,首先是貴的超乎眾人想象的“門票”。
都說月薪叁萬已經跑不起平均門票200元的馬拉松了,那麼按斯巴達勇士賽均價450壹張的門票來看。
月薪得幹到將近拾萬,才能具備規律出席斯巴達勇士賽的資格。
顯然在比賽外面,比泥味更重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錢味。
〓 圖源:小紅書用戶@go野KC
仔細想想,這份天價入場券也不無道理。
斯巴達勇士賽不僅需要像馬拉松壹樣的補給站、急救站、淋雨站等場地設施,還需要在城市或者近郊挖出壹條長達10km的道路,並且全程擺上地形、障礙、還有全職攝影師。
早在2020年,斯巴達勇士的84個成人周末賽事門票收入就已經高達2.2億元。
然而,中產的購買力亦有差距。
單身中產在花錢這方面,跟中產寶爸寶媽比起來屬於是小巫見巨巫了。
如今斯巴達勇士賽生長最為茁壯的產品線,是“斯達兒童勇士賽”。
〓 圖源:小紅書用戶@橙子媽咪
根據統計,2023年斯巴達上海兒童組的單天門票收入,就高達400萬元。今年賽深圳站的兒童組賽事期間,不僅門票收入再登百萬級,整個深業上城商圈的客流量都被斯巴達家長給帶高了 66%。
零售、餐飲和親子品牌更是被帶著娃來比賽的寶爸寶媽們壹通爆沖,都達到了35%以上的同比增長,並且創造了年度新高。
而比賽時間外,斯巴達勇士賽官方推出的“兒童訓練營”,更是已經被中產爸媽當成了“全托班”了。
從官方公眾號上可以看到,今年7月份開始的為期7天的崇禮兒童訓練營,價格已經來到了11999元/人。
日程表的安排,更是直接違背當代人的生物鍾節律:
早上六點半起床晨練、每天還有保底7個小時耐力和越障訓練,還是在壹座大山上。
但家長們不管,玩了命的買。
也許家裡蔫頭耷拉腦的孩子去壹趟回來就能變得目光如炬,精神抖擻呢?
屬於是把勇士訓練營當“變形記”用了。
除了門票和訓練營之外,勇士賽還提供了體系完備、收藏價值頗高的“周邊產品”。
運動裝備就不多說了,價格基本對標中高端戶外裝備。比如這雙1880的越野跑鞋,有碳板、有高強度網布、還有登山專用的長釘鞋底。
科技含量和銷量壹樣的高。
除此之外,每個賽季勇士聯賽都會推出壹個賽季圖騰——
這個賽季的主角是斯巴達勇士賽的吉祥物“小野豬萊萬德”。
〓 圖源:小紅書用戶@FANGzy
因為憨不拉幾的外表以及非常便攜的特點,參加或者路過斯巴達比賽的朋友們,看見了就會想辦法搞到手。
至於這只紀念品的官網標價,則需249元。
官網商城中最離譜的商品,還是斯巴達勇士賽238元的獎牌底座。
對,底座,不含獎牌。
即使參加了比賽獲得了名次和獎牌,回家之後也只能讓獎牌躺在地上,只有買了這款金字塔底座,才能讓那塊徽章以最佳姿態擺放在陳列櫃上。
當然,你也可以花3倍價格把獎牌壹起買下來。
這只獎牌底座也確實充分激發了中產朋友們的“收集欲”,畢竟我獎牌底座都買了,總不能上面不放獎牌吧?
這斯巴達勇士賽算是把“為這碟醋包了壹盤餃子”給玩明白了。
除了周邊掙錢,這種用戶粘性很高的高強度運動比賽還有壹個優勢,就是對運動品牌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2017年勇士賽進入中國的第贰年,贊助就能達到每年1.09億人民幣,現在更是已經翻了幾倍。
包括銳步、長安福特、安踏、英菲尼迪在內的多個運動品牌大廠,都支持過比賽的承辦,聯名服飾和裝備也是出個不停。
或許只要斯巴達勇士賽的“硬核”性質不變,就是拋給運動品牌們最好的“媚眼”。
都市白領
為啥需要「野人」比賽?
老G總是在想,為什麼人到了年齡之後,就自動開始向往長距離的跋涉、攀登和穿越。
或許是因為,除了向往不存在“天花板”的曠野之外。
它們同樣也是對抗“徒勞感”的最大武器。
當今社會裡,很多時候,“失敗”並非是你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導致的。
只是環境在變化,技術在變化。
人們明明慎重規劃好了壹條通往終點的道路,勤勤懇懇趕路的過程中,卻發現眨眼之間,這條路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了。
甚至連壹開始想到達的終點,都消失了。
回望來路,壹路上做過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糾結屬於人類,自然永恒存在的。
山頂不會消失,就斯巴達勇士賽的終點也始終立在那裡。
作為壹場障礙密度更大,行程更短的微縮版“登山”,你努力的每壹個細節都被細分成了更具像的成就,呈現出來:
我今天束手無策的某個障礙,明天咬咬牙居然翻過去了。
我確實是成長了。
這種點點滴滴的感慨積累在壹起,才會聚成了完成比賽或登上山頂時的豁然開朗。
因為我們心裡明白,我走的每壹步,都自己我托舉到離終點更近的地方。
每壹個滿臉泥嘎吧沖過終點線的勇士,心裡都充滿得償所願的充實感,他們知道:
壹夜暴富或許是種運氣,但體能突破全憑努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