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小紅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人生伍大過不去,生老病死大山子。”
堵在酒仙橋的車流裡動彈不得的時候,人們總會想起這句俗語。酒仙橋是北京朝陽區著名的老工業區,有上世紀伍拾年代的老住宅群,猶如迷宮般的小路,以及肆意生長的違章建築。通往酒仙橋的大山子還是伍個岔路口,高峰期的車流讓路過的司機聞風喪膽。
如今酒仙橋是藝術家、互聯網公司、新壹代北漂的聚集地,但酒仙橋有過輝煌的過去。1952年,在振興高新科技產業的政策指引下,幾拾家電子工業的工廠落戶酒仙橋,全國各地的電子科技人才來到這裡工作。人們打趣這裡是初代的北漂聚集地。隨著9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布局調整,酒仙橋才逐漸成為工業區遺跡。
無論人們喜歡酒仙橋的松弛,還是厭惡它的擁堵和無序,這些都將成為歷史。隨著2023年酒仙橋舊城改建項目啟動,酒仙橋的房屋已經陸續被拆除,其他筒子樓也大多人去樓空。
在酒仙橋的歷史即將成為不可靠的記憶前,人們開始在小紅書上懷念和講述酒仙橋。有人想起來自己無意間闖入過酒仙橋的工廠住宅區,發現朝陽區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的掩映下,竟然有高聳的煙囪佇立在蘇式筒子樓建築群裡,還有人看到路邊還有流動的服裝店、水果攤和理發師,早上六點到拾壹點才開的早市。有人總結,這裡是北京“淡人”最多的地方。
還有在酒仙橋住了幾拾年的老街坊,在小紅書上重新相聚,講述著各自的酒仙橋記憶。小紅書用戶白陽@壹只攝影羊在小紅書上記錄了酒仙橋的影像,評論區裡有人說自己上過同壹所小學,還有人回憶自己曾在這裡拍過全家福。還有小紅書用戶@馮彼得洛韋奇訪了很多街坊,記錄了他們口中的酒仙橋故事。
盡管酒仙橋灰色的平房、破敗的筒子樓、高聳的煙囪和路邊的違建將被抹去,但酒仙橋的記憶在小紅書上被壹遍遍述說,保存在雲端的服務器中,記錄著居住過這裡的平凡人的喜怒哀樂。-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