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小紅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隨著電子行業在八九拾年代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逐漸衰落,酒仙橋電子產業的輝煌也成為了歷史。老牌電子管廠774廠重組上市為京東方,有線電廠738廠成了上市企業兆維科技。白陽媽媽的許多同事下崗或者轉到別的工廠。有人回憶當時許多工程師下崗,只能跑去開出租車。關於酒仙橋的記憶,有點像《宇宙探索編輯部》裡那句經典的台詞:“這不是普通的雪花點,這是宇宙誕生時的余暉”。
白陽姥姥住在酒仙橋的平房區,廚房和居住的地方中間隔著露天過道,如果下雨就要在房子邊放傘,在過道跑來跑去,才不會讓雨水淋到菜上。每年夏天,白陽的爸爸都要把房子重新粉刷壹遍,因為牆皮每年都會受潮脫落。冬天,每戶人家都在自己買煤炭和搬煤,自己燒爐子取暖。筒子樓裡沒有電梯,壹些老人上下樓也不方便。鄉愁和城市化孰輕孰重,已成為無解的問題。
上世紀九拾年代起,酒仙橋開始試圖啟動舊改。但樓房彼此相連,只要有壹戶不走,就沒法拆。酒仙橋采取過居民投票,如果百分之九拾以上的居民同意就可以舊改,但最終也沒達到投票率。問題很復雜,家庭多、人員、房屋產權復雜、合戶分戶、子女析產。
在數拾年的拆遷拉扯中,酒仙橋變成了單位制生活的遺跡,就像樹脂滴落,凝固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壹塊琥珀。《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導演孔大山說拍完電影兩年再回來,發現取景地的大院依然沒有任何變化。他聽其他人說,這裡可能拾幾年沒有任何變化了。壹家新疆餐廳已經開了幾拾年,現在的服務員是贰拾年前的服務員的侄子。
後來,紅霞影劇院關門歇業了。藝術家曹斐把這裡當作臨時的工作室,圍繞酒仙橋做了壹系列藝術作品。在她拍的片子《紅霞獻曲》中,壹位工人站在破碎的瓦礫上拉著手風琴,琴聲悠揚。在如訴如泣的手風琴聲中,城市景觀不斷更新迭代,酒仙橋的建築和遺跡被逐漸拆除。藝術展覽“紅霞”的出版物裡,藝術家曹斐寫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