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小紅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如果沒有人記錄的話,酒仙橋的歷史注定被忘記,就像人們已經忘記了那位醉倒在這裡的酒仙姓甚名誰。
白陽開始拿起相機,趕在酒仙橋的歷史徹底成為不可靠的記憶前,加入小紅書街坊們搶救酒仙橋的故事。在被拆除後的廢墟上,工人們正在給廢墟蓋上壹片綠布,有街坊把被褥綁在電動車上,把家搬到新居。如今的酒仙橋掛滿紅色橫幅,催促著居民離開和搬遷,其中壹條寫道:
“柒拾年來經風雨,此時不搬待何時。”
圖片來源:白陽@壹只攝影羊
在小紅書,記住酒仙橋
白陽把照片和視頻發到小紅書上,炸出了壹群老街坊。有人說自己兒時在酒仙橋照相館拍過很多張全家福,有人說自己和白陽是同壹個小學畢業的,還有人說自己的母親在酒仙橋度過幾拾年時光,沒等到新房便去世了。
在小紅書的評論區裡,白陽發現酒仙橋記憶和歷史沒有憑空消散,他們就像壹層層的岩石和土壤累積的地質學壹樣,在城市裡不斷累積、生長,最終變成這個城市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小紅書上的酒仙橋街坊們說:
“我出生在酒仙橋職工醫院,兒時的全家福都在酒仙橋照相館拍的,小時候逛的最多的是酒仙橋商場,我的母校是酒仙橋贰中,學校組織看電影都是去紅霞影院......太多回憶了”
“住了拾年,和街坊鄰居都處成朋友了,讓北漂的我不覺得孤單”
“那些和我壹起用粉筆在地上畫畫的小女孩們,那些皮球總是扔著玩的小男孩們,如今大家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了吧”
伍拾年代從天南海北來的北漂們,如今已到了領退休金的年紀。但酒仙橋的大部分老住戶們並沒有離開北京,或許只是搬到了幾公裡外,甚至和老街坊們住在同壹個安置小區。但他們卻失去了共同生活的社區,記憶的參照物。幾拾年沒離開北京的人們,如今也有了有鄉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