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鳳凰網 | 有6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普京親自解釋,直接了當的否認了俄伊兩國的同盟關系,同時他還強調了壹點,那就是伊朗根本沒找俄羅斯求援。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談到了最近的伊以沖突。
期間他先是透露,俄羅斯曾主動邀請伊朗參與研制防空系統,但伊朗對此興趣不大。
【普京近日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談到了最近的伊以沖突】
另外普京還強調,雖然俄伊之間是戰略伙伴關系,但伙伴協議中沒有任何與軍事有關的條款,即兩國並非軍事同盟,所以俄羅斯沒有為伊朗提供援助的義務。
當然,更重要的是——伊朗根本就沒有向俄羅斯求援。
而當被問及莫斯科是否准備向德黑蘭提供武器時,普京只是淡淡地回了壹句:“我甚至不想討論它。”
可以說,普京的發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含強烈的政治信號。
這種刻意劃清界限的姿態,與俄烏沖突期間伊朗迅速向俄羅斯援助無人機和炮彈形成鮮明對比。
【普京的發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含強烈的政治信號】
之前我們就提到過,俄羅斯在此次沖突中所持的立場,特別是連軍事援助都不願給的態度,讓伊朗非常不滿。
伊朗駐俄大使賈拉利日前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伊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現在與我們站在壹起的人,以及那些無所作為、冷眼旁觀的人”。
賈拉利這段話是用俄語寫的,加上他駐俄大使的身份,針對哪個國家不言自明。
而普京現在就是要把鍋甩回伊朗身上:不是我不幫你,而是你不領情。
這裡不得不幫伊朗說兩句公道話。
實際上,盡管兩國聯合研制計劃擱淺,但俄伊在防空領域的合作並非空白。2007年兩國簽約,俄羅斯同意向伊朗出口S-300防空導彈。
【2007年兩國簽約,俄羅斯同意向伊朗出口S-300防空導彈】
後來因伊核問題帶來的國際制裁,這項交易被迫暫停8年,直到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普京才親自下令重啟、如今這些S-300系統被部署在福爾道核設施等關鍵節點,成為伊朗核計劃的“防護盾牌”。
不過即使有S-300的合作經驗,俄伊真的要推進聯合防空項目,也面臨著多重難以逾越的客觀阻礙。
壹是技術問題,雙方之間的能力存在巨大的鴻溝。俄羅斯擁有完整的、經驗豐富的軍工體系,而伊朗雖能仿制生產壹些無人機和反艦導彈,在雷達與導彈制導領域仍然實力薄弱。
如果像俄印的“布拉莫斯”導彈項目那樣,主要由俄羅斯出技術,那麼伊朗就必然要在資金方面出大頭。
【俄印的“布拉莫斯”導彈項目,主要由俄羅斯負責出技術】
那麼這就引來了第贰個問題——伊朗不是印度(专题)那樣的“大金主”,單價2.4億美元的“陣風”戰斗機數拾架這麼買。
伊核協議簽完以後,伊朗的確過了幾年好日子,但好景不長,2018年協議被特朗普(专题)撕毀後,西方制裁又讓伊朗重回經濟困境。
“布拉莫斯”雖說是俄印聯合搞的項目,但也可以視作俄羅斯向印度高價賣技術。同樣的,普京口中的“聯合研發項目”,不過也是想賺伊朗這份錢罷了,都是生意。
既然是生意,那麼價格上談不攏很正常。但到了普京嘴裡,這事就變味了,好像是“俄羅斯主動伸出援手,伊朗人卻不領情”壹樣。
另外,在曾經的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默許以色列(专题)空襲伊朗革命衛隊目標的往事,壹直令德黑蘭始終對莫斯科心存芥蒂。聯合研發需要深度共享某些關鍵技術參數,而雙方顯然缺乏這樣的信任基礎。
【在抱團取暖的表象下,雙方始終相互視為工具而非真正的伙伴】
這些阻礙本質上源於俄伊關系的根本矛盾——在抱團取暖的表象下,雙方始終相互視為工具而非真正的伙伴。去年年底阿薩德政府倒台後,俄伊就在互相甩鍋;現在類似的劇情再次上演,甚至有點讓人想笑。
面對最新壹輪的伊以沖突,普京政府的權衡非常現實。首先,俄羅斯必須避免與美國和以色列發生任何正面沖突,以免讓白宮的對俄鷹派抓到把柄。普京之前與特朗普的通話,估計雙方也談到了這壹點。
換言之,壹旦俄羅斯被綁到了伊朗的戰車上,那麼特朗普就沒有辦法繼續堅持自己當下對俄羅斯的忍讓立場了。
其次,俄羅斯需要維系與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關系,因此不能與伊朗走得太近。伊朗若真是用俄羅斯提供的武器把美軍在沙特、卡塔爾的基地給打了,事情就麻煩了。
第叁,俄羅斯目前的首要任務,還是集中精力解決烏克蘭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對於普京政府來說,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伊以沖突像2023年10月爆發的巴以沖突那樣,壹打就是壹年多,時間越久越好,這樣才能讓中東沖突盡可能地分散西方的注意力。
而對伊朗而言,俄羅斯的這種“冷眼旁觀”印證了歷史傷痛:沙俄曾瓜分伊朗領土,後來蘇聯也曾在1941年與英國聯合占領伊朗——在地緣政治中,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從來都是奢侈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