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來源: 珍貴罕見老照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彭德懷廬山被批,金日成曾致電表示“非常贊同”
據沈志華教授披露,在獲悉彭德懷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被批判後,金日成曾致電中國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
金日成對彭德懷怨念至此,乃至於有這般近似“落井下石”之舉,究其根源,通常會被追溯到朝戰期間彭、金存在的種種分歧。
這些分歧貫穿整個朝戰始末。戰爭之發動未曾通知中國,“毛澤東甚至是從外國報紙上知道這壹消息的”;美軍參戰,中國為國家安全不得不卷入後,周恩來曾“抱怨朝鮮領導人無視毛澤東屢次提出的美國將進行軍事幹預的警告”。直到1956年,彭德懷和李克農還曾質問金日成:朝鮮戰爭到底是誰發動的?是美帝國主義發動的還是你們發動的?
戰爭過程中,雙方繼續為軍隊統壹指揮權歸屬、越過叁八線後是否繼續南進、鐵路運輸補給線管理權、停戰談判簽字時機……等問題,屢起沖突。
譬如,談判初期,朝鮮軍隊雖無力獨自抵御美軍攻勢,但金日成對停戰談判卻激烈抗拒,乃至聲稱“我寧願在沒有中國人的幫助下繼續進行戰爭”;而當中、美因戰俘問題談判陷入僵局時,金日成卻轉而希望中方接受美方條件,盡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乃至勸說中方:大多數志願軍戰俘以前是蔣介石軍隊的人,“為了他們去斗爭沒有特別的意義。”
坊間傳言,“彭德懷怒扇金日成耳光”
“彭德懷怒扇金日成耳光”的說法流傳甚廣,大意為:在朝鮮戰爭第伍次戰役中,當戰局形勢逆轉時,金日成為保存實力,不顧全局下令北朝鮮軍隊撤退,結果造成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最慘重損失。彭德懷氣憤萬分,狠狠扇了金日成兩個大耳光。這是真的嗎?
“扇耳光”這樣的傳言之所以仍能流傳甚廣,大約與彭德懷與金日成在朝鮮戰場上關系確實相當緊張不無關系。
在軍隊的統壹指揮、南進策略等許多問題上,彭、金存在嚴重分歧。彭、金之間矛盾甚多,首推中朝軍隊統壹指揮權問題。志願軍數拾萬部隊入朝後,金日成已意識到由朝方統壹指揮中朝軍隊並不現實,轉而努力希望保持人民軍指揮的獨立性。但彭德懷另有考慮。彭曾在給的電報中提到:“朝鮮黨征兵問題異常嚴重,16~45歲男子全部征調入伍。入伍工人家屬無人過問,壹般群眾沒飯吃。壹切無長期打算,孤注壹擲的冒險主義從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軍事指揮異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結果3萬人未退出多少”……可見其對朝鮮方面的軍事指揮能力缺乏信心。
第壹次戰役期間,雙方因協調乏力,朝鮮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導致“志願軍行軍作戰受阻”、人民軍誤擊志願軍等事件多次發生,則促使彭開始考慮軍隊指揮權歸屬的統壹。但金日成在這個問題上相當敏感,拒絕配合,堅持雙方只派參謀擔任通信聯絡,不同意讓人民軍總部靠近志願軍總部。彭希望留下人民軍第6師協同志願軍作戰,金日成則堅持將其調走;彭提出第贰次戰役後撤幾拾裡設伏,朝方則聯合蘇聯駐朝軍事顧問表示反對。此事最後鬧到莫斯科,由斯大林親自拍板表示“完全贊同由中國同志來統壹指揮”,才算告壹段落。
拒不出席生日慶典
彭、金在朝鮮戰場上芥蒂頗深,亦延及到了戰場之外。據志司參謀楊迪披露,“1952年4月15日,是金日成40歲生日,朝鮮方面要舉行祝壽慶典,叁次請彭德懷同志去參加祝壽活動,每次都是派黨政軍最高級領導來邀請,彭總就是堅決不去,記得當時彭總說話的大意是:現在前方的指戰員正在浴血奮戰中,朝鮮國土被敵人轟炸成壹片廢墟,人民正處在最艱難困苦,無以為生中,怎麼40歲生日就搞祝壽慶典呢?友方領導同志由此而對彭總又壹次積怨。”不論彭拒絕出席金日成的生日慶典的理由是否如其所言,其結果只可能是加深彼此間的不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