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來源: 文匯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期,壹批現實題材劇集集中播出,既有刑偵題材的《刑警的日子》,也有女性題材《親愛的仇敵》等,但是整體的評分卻不高,大多是剛過及格線,有些甚至在及格線以下。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雖然評分並不壹定代表劇集的真正水平,但是也反映了當前現實題材劇集的壹些共性問題,值得細細思量。
如實反映就是現實主義嗎?
在很多觀眾眼裡,導演高群書是現實題材影視作品特別是警匪題材作品高手。有些人評價《刑警的日子》是壹部“很高群書”的作品。“很高群書”這句評語實際上有多重含義:是拍《征服》開這類警匪劇先河的高群書?還是拍《風聲》將國產諜戰劇拉升到壹個新層次的高群書?還是拍《神探亨特張》用非職業演員玩“白描式”還原現實的高群書呢?
看完《刑警的日子》,我才知道“很高群書”是後壹種,即回到了搖晃式鏡頭、原生態場景、生活化敘事和非職業演員的高群書。
這麼拍有問題嗎?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沒問題,但是在警匪劇已經嚴重內卷的當下,這種手法顯得非常吃力不討好。
簡單地說:觀眾不愛看,嫌太過平緩。
作品兩集壹個案子,照說是快節奏且帶有“爽感”的,但就是讓你爽不起來。
比如第壹個案件,失足中年婦女因為幾拾塊錢的爭執被捅死。這本是當地社會新聞都不太關注的案件,整個案件偵破過程也非常順利,但是作品就選擇了這個案件作為全劇的引子,把鏡頭深入到了工地、城中村等原生態的髒亂環境中。編導還特意加入了失足婦女用這壹謀生供養兩個子女的情節,這就讓壹個帶有“桃色”的謀殺案顯得有些人文關懷。這樣的筆法為後續的案件都奠定了壹種基調——作品關心的並非探案本身,而是案件背後暴露出來的人性的沉淪與掙扎。
壹些案件的作案動機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愣頭青為了幾拾塊錢捅死了警察,社會小混混因為看不慣富贰代唆使小弟們捅殺富贰代。這樣的敘事,和當下刑偵劇集拍攝手法越來越注重精密的邏輯推理、復雜艱辛的破案過程有些格格不入。
這樣反映生活有問題嗎?沒問題,但是它缺乏的是對生活的“陌生化”,沒有提煉出有新意的形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