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来源: 李宇琛的卧薪尝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六年前,40岁的刘东林被带进此地,七天后死亡。官方结论是五个字:
肺栓塞病亡。
这五个字,试图掩盖的是与他一同被“指居”的工友们的记忆:手摇发电机的电流声、擀面杖碾过小腿的剧痛,以及刘东林死前那声划破清晨的:
凄厉的“啊”。
之后,一位身兼“市政法委特聘专家”和“市公安局法律顾问”双重身份的李海峰律师出场。在他的“协调”下,家属签署了一份协议,拿走了一笔钱。
那份协议的核心是:
对公安机关执法程序合法性、公正性无异议。
那笔钱的数额是:
一笔45万的“救济款”。
一桩人命疑案,似乎就此尘埃落定。
刘佳佳律师,正是那位受家属委托,试图重新叩开这扇沉重大门的法律人。
然而,她的法律行动,引来的不是对旧案的重新审视,而是一张针对她自己的:
天罗地网。
石家庄警方迅速成立了“5.11专案组”。这个专案组的业务,不是调查六年前的惨叫,而是对准了:
所有追问惨叫来源的人。
一份金贵的名单就此诞生,上面有刘佳佳律师,有四名记者,还有两位帮助家属的本地父子。他们被安上了一个时髦的罪名:
集团犯罪。
这绝非虚言。帮助家属找到证人的人士,竟被以“妨害作证罪”指居。
6月10日,风暴逼近核心。
那位曾在《北京青年报》任职的调查记者李东,因一篇未能刊发的稿件:
被传唤后失联。
当晚,他回到北京后,立即向刘佳佳转达了石家庄警方的口信:
下一个,就是你,再下一个是新黄河调查记者刘成伟。
至此,刘佳佳律师面临的图景已无比清晰:
被立案、被监听、即将被传唤。
她向律协发出的维权申请,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因为她意识到,在这场围猎中,她也是:
被害人。
现在,我们把这两桩独立的事件放在一起。从劳东燕教授那一次温和而理性的程序之问,到刘佳佳律师所置身的那一场残酷而激烈的现实风暴。
我们看到的是,“监听”的阴影,正以不同的形态,笼罩在法律人的上空。
它指向了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在一个号称法治的社会里,权力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当它面对批评、质疑和调查时,是选择自我约束、接受监督,还是选择动用更强大的权力去压制这些声音?
劳教授的遭遇告诉我们,程序正义是多么脆弱。刘律师的遭遇告诉我们,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多么可怕。
这两声警报,一轻一重,一缓一急,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它们提醒我们,守护法律人的言说自由和执业安全,不仅仅是他们一个群体的事。因为当社会的守护者自身都感到不安全时,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又由谁来保障呢?这是这两桩新闻背后,真正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最重要的一课。
写于2025年6月20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