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郭凱當時的手機截圖。(圖/受訪者供圖)
我問在阿巴斯酒店碰到的華人走掉了嗎,對方告訴我,還困在那裡,”真後悔沒跟你上那條船”。
逃離的這壹路上,我只要碰見壹個中國人,就去要壹個微信(加上)。我想,萬壹跑不掉,多認識壹個人就能多壹個活下來的機會。
在伊朗的華人群裡,每天都有人在說,哪裡的壹棟樓又壹下子被炸掉了。
我有壹個同事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這些天,我每天聯系最多的人就是他。
我說,伊朗的導彈打過去了。
他說,以色列導彈打過來了。
這壹路逃離,其實伊朗人民對於華人很友善。比如我的酒店房東,還有在火車上遇到的壹個大叔。他說如果我意外沒能走掉,“沒關系,可以住我家裡,不要錢”,還問我,“你有什麼忌口嗎?”
對於我那些在德黑蘭的華人朋友,我給他們發消息,有的很久都沒有回復。
“躺”在以色列
與“逃離德黑蘭”的極限撤離相比,在戰火的另壹端,以色列華人呈現出另壹種生存圖景。
壹位在以色列留學的女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稱,特拉維夫遭遇空襲的時候,她帶著電腦、零食和應急包,鑽進防空洞趕論文。壹天後,她就讀的學校遇襲,實驗室被炸。在被炸毀的實驗室中,壹位年輕的教授在廢墟中彈奏鋼琴。
叁天前,她在分享中寫:馬路上都是玻璃渣子,除此以外,城市基本還在正常運作。買完菜快到家的時候,警報又響了。
“祈禱今夜平安。”她最後寫道。
在以色列的很多華人表示,空襲多數發生在夜裡,或許是因為夜裡發射能給當地人在情緒上造成更大的不安。於是,人們在睡夢中頻頻被爆炸聲驚醒,有的人索性和衣而睡。
王強是壹位34歲的建築工人,他在2023年跟著施工隊來到以色列,目睹了多輪空襲,對火箭彈已經“見怪不怪”。以下是王強的自述:
早晨八點半,我和工友們又被防空警報吵醒了。我站在門口看了壹會兒,防空洞在兩分鍾就能走到的地方,我沒進去,又回到屋裡,躺下繼續睡。
王強用手機拍攝的當日現場情況。(圖/受訪者供圖)
工地在距離特拉維夫北部20公裡左右的郊區,這伍天來,導彈距離最近的壹次在拾幾公裡外。
街道上人不多,學校放假了,超市、醫院和藥店都在正常營業,物資正常供應。
從6月13號凌晨第壹次防空警報響起,往後的5天裡,警報每天響肆伍次,大部分時間是在凌晨。有的人會去防空洞躲壹下,有的人就“你響你的,我睡我的”。我的手機上有報警系統,可以看到導彈的方向,靠近的話,我才去躲壹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