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20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弹唱中的陈彼得
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政策后,陈彼得绕道日本飞回大陆。当他在上海上空俯瞰故土时,泪水如雨般涌下。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直接转化为他音乐创作的动力与灵感。在1988年推出的专辑《归雁》中,陈彼得深情唱道:“我是一只孤雁……终于找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近四十年离散生活的心声。
凭着对祖国和故里的一腔热血,他将音乐当作桥梁,成为文艺界里最早一批开拓两岸交流的先驱者。
陈彼得是最早回到大陆开演唱会的台湾音乐人之一,他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地举办了20场“探亲演唱会”,受到当地民众的追捧。他将这种欢迎,视为同胞之间的爱与音乐魅力的感染,在两岸恢复交流的八十年代,与费翔以《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登上春晚遥相呼应,深刻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乐坛的爱国情怀与家国认同,在那个破冰的时期里,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
陈彼得
对祖国的热爱,并不只是停留在音乐创作上。陈彼得还一手“搭台”,让大陆年轻人“唱戏”。他在北京三元桥创立“喜鹊棚”,提供场地设备,亲自下厨做饭,自掏腰包支持年轻人搞音乐。何勇、窦唯、崔健、谢天笑等中国摇滚的先驱,当年皆受惠于喜鹊棚的培育。
回归故里成为他人生和音乐事业的转折点,他开启了为古诗词作曲的创作。
早在宝岛时期,尽管陈彼得投身于世界音乐与本土唱片业的探索中,但他并未因此切割掉东方韵律的创作脉络,已经开始尝试创作符合当代审美的中式音律。
1983年,他为电视剧《一剪梅》的同名主题歌谱曲,将费玉清温润的嗓音融入中式古典咏叹调的婉约风格之中,其中借鉴四川民歌羽调式的小调旋律,融合竹笛和二胡的悠扬以及西洋弦乐的婉转,赋予歌曲古典明亮的底色。
《一剪梅》的经典旋律,是陈彼得早期以曲谱诗的探索,可以视作为陈彼得音乐生涯里中式基因的最早觉醒,为后来周杰伦、林俊杰等华语新生代以《青花瓷》《江南》等为代表的“中国风”创作,提供了重要范式。
费玉清和陈彼得的合照
陈彼得的音乐,既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韵味,连接着古今,也连接着两岸。来到大陆后,他的创作落到了为中华古诗词谱曲。这并非易事,不仅要以现代音符嵌合古言绝句和词牌的韵律,还要传达出千百年前诗词作者的心境和时代背景,为此,陈彼得研读了不少唐宋文人骚客留下的绝唱。
在一众唐宋大家之中,陈彼得对苏轼情有独钟。他曾两次拜访位于眉山的三苏祠,屡屡落泪。他将苏轼和莎士比亚分别比作东西方的文学宗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千古名句,暗合了陈彼得的从台湾到大陆的流离而又丰收的一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